财政支出“加法”换来粮食安全“乘法”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03 10:24:12

  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超过1.3万亿斤。稻谷、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比重超过8成,产量占比超9成,不仅是老百姓饭碗里主要的粮食品种,也是农业保险政策的“主干道”。

  据介绍,财政部最早于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累计拨付的保费补贴资金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22%,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稳居全球前列。

  2018年,我国开始探索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2023年将这两个高保障保险拓展至所有产粮大县,今年在全国实现全面覆盖。“6年间,从试点扩大到全国,这项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稳定种粮农户收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廖岷说,这是我国农业保险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举措。

  廖岷现场算了一笔账:一位农户种了100亩水稻,化肥、农药、种子等直接投入再加上地租、人工等费用,每亩成本假设是1500元,总成本就是15万元。如果没有保险,遭遇大灾就会绝收,这15万元就全部损失了。如果投了完全成本保险,每亩可以赔1200元,加上其他农业直接补贴,基本上可以把15万元的投入补回来,解决了种粮的后顾之忧。在财政补贴下,这位农民朋友每亩自己才交大概10元,100亩地约交1000多元,受灾时最多却能得到12万元的赔偿。

  2023年8月,哈尔滨双城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有个合作社种了900多亩玉米,因为投保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自己交了几千元保费,最后获得了数十万元赔款。“合作社的负责人说,没有想到能赔这么多,成本都给补上了,以后还要继续投保。”廖岷介绍。

  廖岷表示,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中国的饭碗可以端得更牢。一方面,政策全面覆盖后,对全国的小农户乃至规模经营农户都形成了保障,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些年自然灾害、极端天气有增多趋势,这也是出台这一政策的背景。比如,去年河南发生的“烂场雨”,成熟小麦霉变,农业保险赔了26亿元,这对于挽回受灾农户的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

  “我们用财政支出的‘加法’,换来了稳定农户收益和保粮食安全的‘乘法’,表明了用足财政力量给农户更多实惠的决心,也体现了保障好国计民生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廖岷说道。(本报记者 刘 垠)

  在卢文曦看来,从近期新增挂牌来看,一直处于低位,直接牵制后续交易。挂牌价格在经历一轮下行后,短暂企稳。房东不愿意再度打折让步,毕竟近期楼市利好政策多,有助于提振信心。而买家还有观望心态。因此,近期博弈进入新的阶段。其预测,今年上半年价格继续会调整,下半年伴随成交量企稳反弹,价格也会企稳、修复。

  2021年初,舟曲县立节镇北山村和果耶镇磨里村、果耶村两村相继发生滑坡险情和灾情。加之近年来全县降雨较多,地质灾害高发,严重威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几个月后,经过30多稿讨论修改的《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在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通过,搬迁工作也随之启动。

  “看到抬龙者像拔河一样,将花灯拔来拔去,非常惊险刺激,看得很过瘾。四堡‘拔龙’果然名不虚传啊!”“太精彩了,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游龙活动。”“春节就是要这样搞些热闹的活动才有年味嘞!”街头巷隅、田间地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马文革看来,在中国,有着良好的乒乓球氛围,喜欢这项运动的孩子展示的机会也有很多。想走乒乓球运动这条路,唯一的途径就是坚持并珍惜。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26/609709284.png" alt="新春新愿丨以梦为马 勇毅前行" />

  陈兔良自2011年开始飞行,2017年成为机长,飞行8583个小时,完成2512次起降操作。近三年航班少,但空运需求在今年春节得到快速释放,民航业迎来“春天”。

林孟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