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出席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午餐会并致辞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29 22:19:02

  王毅说,今天上午,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阐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世界百年变局中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方向,发出了“全球南方”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强音。这一讲话对汲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智慧,汇聚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挑战的共识合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王毅说,纵观历史,当年中国领导人携手印缅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潮流,为如何处理国与国关系这一重大命题给出了正确答案。在当今历史转折关头,习近平主席立足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现实,着眼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新的答案,这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和升华。

  王毅指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以贯之的是对国与国关系的创新探索,矢志不渝的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担当尽责,历久弥坚的是对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不懈追求。回首过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双边走向多边,从亚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离不开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的支持参与,需要“全球南方”挺立在历史潮流前沿。我们要落实好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和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为“全球南方”的共同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为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王毅强调,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完成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进行中。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团结合作、增进沟通理解,以相互尊重夯实友好合作的根基,以共建共享打造普遍安全的格局,以开放合作推动发展繁荣的热潮,以包容互鉴拓展人类文明的画卷,以公道正义引领全球治理的未来,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懈努力。

  “这些年,我们中心招录进来的全科医生都是研究生为主了,有来自复旦、交大、同济等各个医学院,每年都会招录1-2名。”在宋玮看来,社区里的居民都很相信家庭医生,而这些年进入中心的全科医生大多经过了三甲医院的规范化培训,诊疗水平年年在提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苏州跻身特大城市,的确能够享受相关针对超大特大城市的政策,比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化继续推进的进程中,对苏州来说,未来人口还会持续流入,苏州成为特大城市,能够享受未来潜在的政策红利,促进苏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992年出生的左惠琴老家在安徽,本科就读于当地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她考取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历经三年“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进入了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国际经贸动能不足。逆全球化风潮之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和低增长的“三高一低”格局已然形成。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复苏持续乏力,溢出风险显著增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再次强调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理解古代中国、认识现代中国、把握未来中国。譬如,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面向未来,中国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放的态度,架起人文交流的桥梁,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展现责任担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缓解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对增长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于2009年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财政信贷刺激,并在2013年~2014年、2016年~2017年,以及2020年~2021年三个增长承压时期推出了较大力度的宏观政策。这些举措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超常规基础设施建设。

王智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