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门堰古水利工程看安徽智慧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20 10:09:21

  中新网合肥1月3日电 题:从七门堰古水利工程看安徽智慧

  作者 黄琼

  如何能与水和谐共处?人类求索了几千年。2023年11月4日,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被选为(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古人的智慧如远航者的灯塔,对当代人有何启发呢?

  七门堰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省舒城县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巴洋河)中段。《庐州府志》记载,此为羹颉侯刘信修建,距今已有2200余年。在新修的观景台上,记者看到10余米宽的堰基上筑着三座船形石台,两扇高高的石门被机械吊起,清澈的河水从古流淌至今。

  七门堰现场景象震撼人心,现代几次翻修的灌渠建在2200年前的旧渠之上,而旧渠的基底是淡红色的古生代的沉积岩,下面压着的黑色岩石则是距今8亿年的元古代震旦纪的变质岩,那是古藻类和古蕨类统治地球的时代。2亿年后,地球上才出现第一条鱼,6亿年后,恐龙诞生。频繁的地壳运动,山脉隆起,大地褶皱,西起昆仑和秦岭,东到安徽大别山的沉沉一线劈地而起——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形成。在这条南北分界线上的最东处,充沛的杭埠河水四处蔓延。刘信在坚硬的变质岩上开凿出七门堰,把杭埠河一分为二,解决了水流时空分配不均的问题。

  再来聚焦七门堰的内部构成,在清光绪年间(1871~1908年)《续修舒城县志》的记载中,水圩作为灌溉子系统,抱团成片,形成“长藤串葡萄”式的灌溉网络体系,践行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同时也成为生态水利发展理念的先驱者。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县刘显定七门堰引水例,忙闲轮灌制一直被沿用至民国时期。

  历史上,安徽省饱受水旱之灾。中国中东部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历史资料《安徽省水旱灾害史料整理分析》显示,新中国成立前的500年,大小旱灾平均2.6年发生一次;而水灾则更严重,平均2年发生一次。

  为了治理水患,淠河、史河、杭埠河,三条原本自然流淌的河流,从1958年8月起被改变了命运,从此肩负起润泽江淮大地的重任。淠史杭灌区的构造,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长藤结瓜”。“一条条渠道,就像一根长长的藤。”巢湖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骆克斌解释道,“瓜”是什么呢?上游大别山六大水库是主水源,当然是最大的“瓜”,中下游还有20多万座塘堰,1200多座 中小型水库,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构成了一个个“中瓜”“小瓜”“微瓜”。

  巧的是,史河、淠河、杭埠河各拥有一个名满天下的“古瓜”,分别精彩数千年,它们是水门塘、安丰塘和七门堰。

  鼎鼎有名的安丰塘古称“芍陂”,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时期,建塘历史比都江堰还早300多年,号称“天下第一塘”,被称为中国“长藤结瓜”式陂塘文化的“鼻祖”。安丰塘建成以后,改变了淮南淮北无雨则旱、多雨则涝的局面,形成了早期比较繁荣的城市——寿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寿县,从而诞生了闻名遐迩的“淮南子”文化。据记载,被称为“天下第一古塘”的水门塘比寿县安丰塘略早,同为公元前600多年春秋时代楚国令尹孙叔敖督建。

  2023年11月4日,在印度维萨卡帕特南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四届执行理事会上,公布了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七门堰名列其中。这是继安丰塘之后,安徽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水利工程。水利遗址本身就是品牌,据介绍,安徽舒城县已委托专业单位编制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遗产区作为万佛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淠史杭水利工程的核心区,将重点打造成为安徽又一亮丽名片。(完)

  耿学梅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优化设施布局,织密助餐服务网络;培育助餐市场,打造助餐服务品牌,牢牢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接下来的两至三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带动性强,产业链未来的延伸空间广阔,一些汽车产业基础比较好的省市早已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虚拟世界日益盛行,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越来越多年轻人体验到了孤独感。”丁瑛说,尤其是目前的Z世代,即“90后”和“00后”的年轻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迭代,最近几年疫情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个体感知的孤独感。围炉煮茶本质就是三五好友围着炉火相聚谈心,是一种慢生活,正好契合时下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同时,围炉煮茶具有烟火气息,与传统都市生活和各种现成的加工食品有所不同,也给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感和独特的消费体验。

  10日,将军庙村党支部书记雷国安对记者说,叶先生他们盘活了废弃的闲置建筑,正在洽谈的合作事宜一旦施行,也会给村里和村民带来收益,带动乡村的发展。

  项目数量排在第二位,同时也是总投资额排在第二位的领域是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有81个项目,总投资58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4.5亿元。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提及伊比利亚火腿对于欧洲的价值意义时指出:“伊比利亚火腿作为欧洲文化的美食符号,跨越了地理界限,为其它欧洲传统食品走向世界树立基准,更激发全球消费者的兴趣,将欧洲文化的价值传递给他们。”

许志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