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客会”助力客家文化传承和客家围屋保护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26 07:57:22

  中新社江西赣州11月8日电 题:“世客会”助力客家文化传承和客家围屋保护

  中新社记者 吴鹏泉

  7日晚,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简称“世客会”)在“世界围屋之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开幕,这是“世客会”创办50多年来首次在中国内陆县级城市举办。

  客家人从何而来?客家文化渊源是什么?这场盛会将如何助力客家文化传承和客家围屋保护?江西龙南市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潘平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予以解读。

  潘平介绍,客家人起源可追溯到西晋后期,一些汉族人为躲避战争和饥荒,从中原地区历经多次大规模迁徙,到达长江以南地区。这些移民中,有一部分人逐渐形成了客家这个汉族民系。目前客家 人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客家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潘平说,客家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农耕文明和生产技术,同时也吸收了原住民的文化和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客家族群认同的纽带。潘平说,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也是其重要特质,“客家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映射了中华文化的璀璨多样、生生不息”。

  作为客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围屋是以生土结构为主,砖、石、木结构相结合的大型围合式传统民居建筑。潘平表示,客家围屋具备“家、祠、堡”等复合功能,是客家人聚族而居、适应环境、改善环境、顽强生存的实物见证。

  随着时代变迁,客家人逐渐搬出围屋。常年不住人,加上风雨侵蚀、蚁虫侵害、年久失修,客家围屋一度面临倒塌甚至消失的风险。在潘平看来,尽管如今客家人纷纷走出围屋,但古老的围屋仍是敬宗祭祖、团结宗亲的重要场所,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风貌,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

  本届“世客会”以“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多个客属社(侨)团及客属人士代表、知名企业家等约2500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潘平表示,“世客会”已经成为融合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于一体的活动。本届“世客会”将促进客家文化传承和客家围屋保护,在文化研讨和交流中,有利于提升围屋保护管理水平、提升围屋活化利用水平、扩大围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围屋旅游、餐饮、民宿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据江西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介绍,本届“世客会”高标准实施了一批客家风情浓郁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工程,让客属乡亲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交流合作,进一步弘扬客家精神和客家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完)

  二、以小说为“无声戏”,是对文学性虚构的肯定。以戏论文,本质上是把小说视为虚构的游戏。虚构这个概念,在小说史上相当难产。唐代之前的小说基本上被纪实观念所左右。如鲁迅指出的,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也就是进行自觉艺术虚构。但是,唐传奇作者们在“征奇话异”之余,往往在篇末把故事的讲述者、时间、地点、听众一一交代清楚,以示故事的真实性。如元稹的《莺莺传》:

  在福州,除了“洋女婿”、外商的身份标签外,阿拉丁还先后被授予“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荣获福建省“友谊奖”,获聘为福建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福州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在春节期间举办的特色活动之一,也是中央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品牌活动,2023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发动各地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传承人和广大网友,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年俗等非遗传承实践相关活动,在网络平台开展视频展播、现场直播和话题讨论,让人民群众“云端”感受欢乐、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氛围,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团队面临的另一难题是时间。调度会给他们留出“天窗”时间,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除冰后,还要用编织袋将冰运出隧道。

  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各国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市场对于碳管理的需求在不断明确和提升,例如苹果、宝马等龙头企业会向供应商提出报送碳排放数据、提升绿电使用比例等要求。他表示,企业对于碳管理的需求,也从理解碳排放、算准碳排放,向着减排演进。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6/62/8167278403422243314.jpg" alt="" />

王嘉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