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在沪成立基地 致力提升翻译质量和国际传播能力

来源: 光明网
2024-06-16 18:04:54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5日获悉,“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下称:基地)在上海正式成立,将致力提升翻译质量和国际传播能力。

  基地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翻译研究与实践、专业领域合作、高端人才培养。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指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需要依托国际法律法规,而建立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基地符合培养熟悉国际法法律翻译专业人才的目标。他呼吁全国高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从专业角度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播和加强各行业的交流互鉴,近年来人工智能对外语专业学 科的冲击巨大,各单位需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翻译学科的未来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基地的建立,是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的尝试,更是各方共同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一步。他希望共同研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与实践项目,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翻译与国际传播相关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完)

  未来一段时期内,中美关系还是在竞争与合作之间跳转,但竞争对抗仍居于主导位置。在持续紧张的中美关系中,合作可能就像一个“调味品”,每当双方关系到达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可能就会通过合作来缓和一下双方的气氛。这种“合作”不一定是实质上的合作,也可能是口头上的沟通调和。

  该工程负责人还表示,向家坝灌区工程的建成,“将结束川南片区无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本灌区存在的农业灌溉、城乡生产生活缺水问题,提升饮水安全保障,对于稳定和提高灌区的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实施国家‘藏粮于地’战略具有极为重要作用”。

  进入4月,多名美国官员,包括布林肯、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等,先后表达希望与中国恢复对话,称不寻求对华“脱钩”、不寻求两国冲突等。

  中新经纬6月20日电 (常涛)针对“向大约30家日本中小企业收取专利技术使用费”的消息,华为公司20日回应中新经纬称,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必由之路。专利制度的本质是激励创新,合理收费是创新的结果而非目的。

  台湾自制的万吨排水量的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舷号1401)年初进行了首度防卫型攻势作战模式展示,除可运载200人的海陆特遣部队执行战略价值的目标增援或登陆外,还可以用高速铝合金机械登陆艇载运“雄三”超音速反舰导弹或“雄二”反舰导弹的机动发射车进行外离岛的机动部署。因此包括外离岛、东沙及南沙太平岛都可借此进行机动部署,达到对解放军的吓阻及快速且精准打击的目标。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news)注意到,尽管此前外界对会谈成果预期普遍不高,但会谈仍达成了五个“双方同意”,包括落实元首重要共识,布林肯邀请秦刚访美,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推进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等。

阮旭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