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会谈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01 21:01:06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郑明达、王宾)5月3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突尼斯总统赛义德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建立中突战略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中国和突尼斯是好朋友、好兄弟。建交6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突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支持,谱写了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生动篇章。巩固好、发展好中突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期待。中方愿同突方一道,赓续传统友谊,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突关系迈上新台阶。今天我们宣布建立中突战略伙伴关系,必将开辟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强调,中方支持突尼斯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突方独立自主推进改革进程,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方愿同突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培育医疗卫生、绿色发展、水资源、农业等领域合作新动能,推动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成果,欢迎更多突尼斯优质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方愿继续向突尼斯派遣高水平医疗队,同突方深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双方要同“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实现共同发展。中方愿同突方一道努力,建好中阿合作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阿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携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赛义德表示,很高兴在突中建交60周年之际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突中两国友谊深厚、理念相通,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突方期待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得到中方更多支持,密切卫生、交通、绿色发展、教育等领域合作,将突中关系提升到新水平。突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捍卫核心利益所作努力。突方和阿拉伯国家赞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赞赏中方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正义。每一个国家都有权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突方愿同中方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密切团结协作,反对霸权主义和阵营对抗,创造更加平等美好的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能够享受真正的人权和自由,和谐共存,共享和平、安全与繁荣。

  双方还就巴以冲突交换意见。习近平强调,中方同阿拉伯国家立场高度契合,愿同突尼斯等广大阿拉伯国家一道,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在落实“两国方案”基础上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绿色低碳发展、投资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突尼斯共和国关于建立 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会谈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赛义德和夫人伊什拉芙举行欢迎仪式。

  赛义德抵达时,礼兵列队致敬。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突两国国歌,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赛义德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当天中午,习近平和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赛义德夫妇举行欢迎宴会。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2月7日电 题:广西小站铁警:一人一铁骑 水陆两栖护航春运路

  南沙区政协主席翁殊武表示,南沙要不断拓展与港澳合作广度深度,发挥商协会的优势,共同建设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商协会集聚区,探索在南沙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商协总部大厦”,把南沙新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资源的整合与输出的门户枢纽。

  6日,由陈思诚监制,崔睿、刘翔执导,朱一龙、倪妮、文咏珊领衔主演,杜江特邀主演的悬疑犯罪电影《消失的她》宣布定档6月22日,强势出击端午档,并双发“入局”版定档预告及定档海报。

  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把家风建设作为年轻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廉洁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以优良家风涵养廉洁作风。观看警示教育短片《忏悔录》;观看家人寄语《亲语连廉》短视频;宣讲优秀家风政德廉洁故事……日前,江苏省泰兴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2021年11月以来新任市管干部及家属“亲情助廉”活动,教育引导大家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纠治“四风”与惩治腐败的内在联系,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共同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堤坝”。

  “欧盟的边境压力达到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称,在去年非法入境欧盟的33万人次中,有将近一半经陆路从西巴尔干地区进入欧盟,另有超过10万人次经地中海偷渡至欧盟国家。在这些人员中,约47%来自叙利亚、阿富汗和突尼斯。

吴怡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