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蓝色粮仓”建设 海洋领域专家共话海洋渔业创新发展

来源: 悦文天下
2024-06-13 22:33:26

  中新网青岛6月13日电(胡耀杰 王禹)“推动蓝色转型,建设蓝色粮仓,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是贯彻落实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崔利锋在出席12日举行的第二届青岛“海洋·发展”大会上如是说。

  当日,第二届青岛“海洋·发展”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举行。多位海洋领域有关院士专家相聚“蓝色粮仓”高端论坛,为发展海洋渔业凝聚智慧和力量。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依海而生,向海图强,更是发展“蓝色粮仓”的题中之义。崔利锋在致辞中指出,未来水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主要途径和增量将主要来自水产养殖。“近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但未来也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等困难和问题。”

  针对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在作学术报告时表示,在陆域和近海养殖空间趋紧的情况下,蕴含广大潜力的深远海养殖是建设“蓝色粮仓”、向海洋要食物的重要途径。他提出,“蓝色粮仓”挺进深远海最重要的是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两个链条。

  “要从产业链上游的苗种繁育、饲料研发,到中游的养殖设施与装备设计,再到下游的产品加工进行创新,并建设深远海养殖的完整产业链,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麦康森说道。

  水产品加工一边连接渔业生产,一边直接面向市场,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薛长湖表示,水产品是重要的食品来源,而且营养丰富,对保障人类健康的作用不可替代,而水产加工作为渔业生产的延续,能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带动渔业经济增长。

  他表示,应加快促进水产品深加工,提升水产品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水平,拓宽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建设,努力把“蓝色粮仓”这篇文章做精做好,让“蓝色粮仓”愈发充裕稳固。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第二届青岛“海洋·发展”大会上,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正式揭牌。据悉,该研究院是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等涉海高校院所共建,定位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种业创新中心,打造面向产业进行技术开发、转移和熟化的高水平研发平台,成为种业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模式的策源地,突破系列种业核心技术,提升蓝色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本次大会由青岛市政府、中国海洋大学联合 主办。会上,中国海洋大学牵头建设的山东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正式揭牌成立

  据悉,共同体将围绕服务海洋强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重大任务,坚持产业导向、政府推动、高校领衔,聚焦现代海洋渔业、高端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智慧海洋等产业领域,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力争利用3年至5年时间,建设成为引领全国、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完)

  另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本月底访问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此访或涉及巴以紧张局势。

  程耳强烈的作者风格为《无名》带来了一定的观赏门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评价:“《无名》并不以故事线的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取胜,而是长于传递言外之意,以及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细节和某些需要细细把玩、反复回味的弦外之音。”他和几位评论家一致认同,“中国电影市场需要这样的《无名》,也需要坚持个人风格的作者,以培育不同审美旨趣的观众”。

  “其实之前也想拍‘全家福’来着,但是因为不方便就没去了,没想到这次能在家门口体验到专业摄像师给我们带来的服务,心里很开心。”东山村村民陈大伯说。

  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中国有广袤的农村,各地的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足。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还不厚实,产业发展后劲还不是很强,要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要因地制宜抓好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城市的餐桌,让特色农产品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为例,一块腊肉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支点。绵阳市从供给侧入手,积极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农业“三品”工程,从北川腊肉这张特产牌入手,借助平台推广打开销路,2022年,北川腊肉等特色腌腊制品销售额超过15亿元。一块腊肉、一朵黄花、一片木耳、一碗螺蛳粉、一个苹果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特色农产品,却蕴藏着无限生机。纵深推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既要抓住特色产业这个“牛鼻子”,也要用好用活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自“十三五”以来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按不变价计算,研发经费增长8.0%,高于“十四五”规划“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

  <strong>央视网消息</strong>(新闻联播):在陕西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杨蓉蓉是一名护士,丈夫郭龙飞是一名火车司机,过去两年的春节两个人都因为坚守岗位没能回老家过年。今年春节,杨蓉蓉可以回家了,可郭龙飞却因为春运反而变得更忙碌,于是这个春节,一家人相约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团圆。

黄昱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