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郭基煇:为香港和大湾区内地青年打通学习交流“双通道”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28 08:58:44

  中新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李腾飞)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进一步鼓励香港青年在学业期间增加内地学习交流的经验,并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吸引更多内地和国际学生来港就学。

  今年是郭基煇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第二年。基于以往提案经验,郭基煇向大会提交了3件提案,持续关注大湾区发展。

  “不知不觉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实施了五年。经常在香港和内地‘两边跑’的朋友,应该都真切感受到了大湾区的变化,软硬件联通都在逐步完善。”郭基煇说。

  2023年,由郭基煇牵头,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开展了第六次《香港青年大湾区发展指数》调研。郭基煇在调研中发现,虽然目前两地学业和就业的整体生态系统尚未完善,但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升学、进修、就业发展的意愿处于明显上升趋势。

  “支持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更好实现个人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香港每年约有6万名副学士,如何让他们能够更容易地升读内地大学?如何吸引更多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工作?这些都是普遍关注的问题。”郭基煇说。

  为回答这些问题,提案中,郭基煇建议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高等院校试行“研究生免试收生计划”,个别学科(如文科和社会科学科目)允许港生以基本语言成绩、本科专业成绩等资质申读内地研究生。

  至于香港副学士学生,则考虑以类似“专升本”的形式,为他们另设考试,供其升读湾区内地大学本科,从而争取到大湾区内地城市、企业的认可。

  他还建议,更多大湾区内地学校与香港学校可以合作设立“双学位”课程;运行香港特区政府“持续进修基金”延伸至大湾区内地城市;降低港人在内地申请信用卡的门槛等……多措并举,为港人“北上”牵线搭桥。

  另一方面,为吸引更多内地学生到香港学习工作、促进两地交流,郭基煇建议,举办座谈会、招生会和职业展览等活动,增进内地学生对香港学业、就业机会的了解;进一步扩大香港高等院校可 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名单,放宽至全港22所高等

  “现有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金’资助名额仍有增加的空间,尤其针对学校中前10%的奖学金得主。如果他们毕业后继续留港发展,建议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奖学金,从而为整个大湾区‘抢人才、留人才’。”郭基煇说。(完)

  中新经纬11月25日电 (孙庆阳)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在卡塔尔开幕。这届世界杯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主场馆卢塞尔球场是由中国企业承建,七成周边产品来自义乌制造。中国企业赞助总额高达13.95亿美元,超美国企业成本届世界杯最大赞助商,可以说,“中国企业广告包围世界杯球场”。

  “这个学科使命感非常强。”张震说,这令这个学科对人才的要求也就更高,“学生首先要政治素质过硬,而且要注重理论和实务结合,并且因为交叉,学生的知识范围要宽广,要博古通今”。

  大约十年前,高校设立廉政研究机构迎来了一次高潮。任建明回忆,在2000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了廉政研究室,不久北大也成立了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大概自2007年开始,廉政研究机构就在全国高校全面开花。截至2013年11月,我国高校已成立超过100所廉政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依托于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之下,其中有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BA)项目中设了纪检监察方向,招收和培养纪检监察干部。

  附近商户小可发布的视频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整个厂房被吞噬。小可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她认识的当地人里,有3个人没能躲过这场灾难。她的邻居是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同样在服装厂做工,“早上听说也去世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新财经记者,“相比去年,今年蔬菜生长期气候条件较好。同时,由于去年以来蔬菜价格行情较好,菜农种植积极性较高,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这些因素使得蔬菜产量有所提高,进而导致价格走低。”

  马英九办公室也发新闻稿表达哀悼,感谢“团团”来台14年与许多台湾大小朋友相会,带给台湾民众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称“团团”“圆圆”象征两岸大交流时代,两岸人民情感的真挚交流互动。期盼未来两岸之间能有更多的“团团”,促成两岸融合、人民交流,也期盼蔡英文当局落实推动两岸民间交往,化解两岸对立。

吴辛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