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来源: 快科技
2024-06-13 03:14:26

  恐怖主义 人类公敌

  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其同时具备手段(暴力、破坏、恐吓等)、目的(政治、意识形态等)和表现形式(主张和行为)等要素,因其政治性、暴力性、后果严重性而被国际社会认定为重大安全威胁,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猖獗,一些恐怖主义势力在动荡地区趁乱坐大成势,部分国家极端主义思想回潮,世界各地恐怖袭击事件频发。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共发生7000余起恐袭事件,造成数以万计人员伤亡,国际反恐怖斗争形势严峻复杂。

  反恐工作 正义斗争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正义斗争。中国高度重视反恐怖工作,建立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加强反恐力量建设,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

  中国积极承担和履行国际反恐义务,先后加入了12个全球性国际反恐公约和《上海合作组织反恐怖主义公约》等区域组织反恐条约,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全球反恐决议和全球维和行动,推动制定了《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反恐合作机制,同数十个国家建立了会晤交流机制,通过联合行动、情报交流、司法合作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反恐国际交流合作,为推动全球反恐怖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依法反恐 中国方案

  中国作为恐怖主义受害国,长期面临着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反恐怖主义法治建设,通过缔结或参加一系列国际公约条约、修改完善刑事法律,不断积累反恐怖主义法治经验。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反恐纳入国家安全战略。2016年1月1日,我国首部系统规范反恐怖主义工作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正式颁布实施,为依法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2024年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专门聚焦中国建立健全反恐法律制度体系的过程、内容和特点,全面介绍了中国摸索实践出的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恐怖主义法治道路,为全世界反恐怖斗争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完善,中国已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根本、以反恐怖主义法为主体、刑事法律为骨干、国家安全法为保障、其他法律为补充,涵盖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政府规章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符合我国实际和国际惯例,为依法打击暴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持和保障,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光荣使命 国安行动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惩治打击恐怖主义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义之举、应有之义。反恐怖工作是党中央赋予国家安全机关的一项光荣职责使命,国家安全机关始终坚持法治思维、精准施策,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严防境外恐怖主义活动向境内延伸、严防暴恐极端思想向境内渗透倒灌,有力担当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神圣使命,在反恐怖主义的激烈斗争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德国《商报》介绍“中国战略”出台的背景时称,迄今的问题是,德国联邦各部委、甚至一些下级单位都同北京保持着某种关系,各州、市县的做法也不尽相同。“这一现象导致的后果是:德国各个领域、不同层面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表现不一致”,而中国对外表现出更为统一的行动。

  在正风反腐高压态势下,杨平害怕东窗事发,心理压力越来越大。2021年10月,预感可能要出事的杨平选择了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但心存侥幸的他表面上声称“相信组织、依靠组织、配合组织”,实际上只象征性地供述了两笔小数额的受贿事实,对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只字不提。

  路透社16日报道称,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之外,乌克兰、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和厄瓜多尔也在申请加入该协定。最终谁能加入以及何时加入,将由CPTPP成员集体决定。CPTPP成员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各成员目前正在收集信息,了解那些意欲加入该协定的经济体是否能够满足CPTPP的高标准,同时也将考虑他们在贸易承诺方面的相关经验。”主持本次会议的新西兰贸易和出口增长部长达米恩·奥康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未来成员加入的决定何时作出尚无时间表,16日也没有讨论任何一份申请。

  王毅强调,南海仲裁案明显是一场政治操弄,悖离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原意,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失当,受到国际法专家普遍质疑。中方从一开始就没有参与,也不可能接受。奉劝个别国家不要再开历史倒车,不要再炒作早已过时的“老戏码”。

  新京报:去年8月,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随后宣布暂停中美气候变化商谈,此后美气候特使数次表露想要与中国恢复气候谈判的意愿。此次美方确定访华日期,背后有哪些推动因素?

  除唐双宁、李晓鹏之外,今年已有中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浙江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朱从玖,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周清玉等多名长期在金融领域工作的中管干部被查。

李宗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