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汇聚海归英才“丽”量 激发创新创业新动能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29 05:11:22

  中新网丽水3月25日电(邵燕飞 周健 柳从建 鲍凌艳)“海归”何以促发展?近年来,浙江丽水市欧美同学会立足“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三大职能,凝聚共识,建立阵地,服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打造“之江同心·浙丽海归”工作品牌,为丽水这片创业热土汇聚海归英才力量。

  “学长说” 发出好声音

  “学以报国,适得其势。实践也证明,留学是为了增强报效祖国的本领,而报国则是留学人员矢志不渝的奋斗目 标。学成归来,在最好的时代建设我们最美丽的家乡,这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近日,浙江生生堂国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依的宣讲赢得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强化引领,发出“浙丽海归”好声音。近年来,丽水一直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组织“学长说”,引导归国留学人员围绕重大事件、重要节点积极发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例如,当地通过举办归国留学人员“之江同心·爱国宣讲事迹报告会”,以“自己讲、讲自己”的方式,讲述海外求学、留学报国的典型事迹,讲述与祖国、丽水共成长的故事,积极引导广大归国留学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

  “学长荟” 打造新阵地

  “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丽水优势明显。”“健康产业正好和我的专业匹配,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前不久,丽水市欧美同学会、丽水市中心医院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了第四期“浙丽同心·海归学长荟”,一批新时代海归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实地踏勘浙江省重大产业示范项目,并结合海外留学和自身岗位经历,开展交流。

  创新工作方式,丽水多方面打造特色平台载体,引导归国留学人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良好风貌,贡献智慧力量。

  其中,丽水利用好海归人才的优势,多次开展“海创未来”学长走进松阳、“海燕‘缙’双创”走进缙云等活动,就项目招商、合作发展等方面洽谈;在丽水华侨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建立了“海归人才之家”,发挥海归学长联系广泛优势,为高校、医院、企业与留学人员牵线搭桥,积极配合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共引进海归博士19人。

  “学长行” 激发强动能

  人才是地方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丽水深化“学长行”品牌,让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

  譬如,2023年10月,丽水首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在甬莲智能制造产业园揭牌,园区以“专业化、精细化、链条化、国际化、平台化”为发展定位,对留学人员的创业服务贯穿于孵化、加速、产业化这三个企业发展阶段,促进留学人员及留创企业要素回流,全力营造全链条产业孵化生态,努力发展成为丽水市创新创业孵化的“火车头”。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在人才、政策、金融、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了保姆式的服务。帮助我们这一颗‘种子’顺利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未来,愿更多的留学人才来此创业,实现梦想。”在上述园区创业的艾玉杰博士如是说。(完)

  游牧原本是对草场负担比较小的一种人类活动,不过,李生宇说,受到国际山羊绒贸易需求的推动,现在当地不仅过度放牧,而且偏好养殖山羊,山羊这种动物会贴近地面吃草,甚至将草根刨出来吃,对草原的破坏比较大。另一方面,与国内草场规定不同,蒙古国的牧场是公用的,这就导致了一种“公地悲剧”,大家都想最大可能地利用牧场,但并不在乎对其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问题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关注,尤其是自2021年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之后,东北地区再无千万级人口大市。

  据《浙江日报》报道,一路走一路考察,一路学一路思考,行程紧凑、收获满满。13日傍晚,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在结束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行程后,在返程的火车上召开交流总结会,分享心得体会、相互启发借鉴,进一步把学习考察成果转化为发展思路和具体打法。

  目前,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乌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地位,2022年双边贸易额是建交时的约60倍,乌成为中国第三大牛肉进口来源国。近年来,中乌两国各领域合作交流不断加强。2016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乌成为首个同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

  在那之后,中国相继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法律层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制定了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等政策。

  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在CDF年会上表示,“我们会扩大在各国的本地制造业务,使产品能够更快上市,满足消费者需求。”

陈佑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