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山: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找共鸣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7-01 12:14:42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 题:专访大山: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找共鸣

  作者 官逸伦

  “我们进剧组不是来学中文的,我们是来演话剧的。”

  大山口中的这部话剧是最近正在中国多地巡演的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完全由外籍演员出演的剧目,是大山时隔近四年再度回到中国后接下的第一个线下演出项目。

  看完剧本,大山却向导演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剧本似乎想突出这是个越狱故事,但故事的核心恰恰不是越狱,而是希望。”

  在大山看来,“希望”才是《肖申克的救赎》这个西方故事能够引起中国观众强烈共鸣的原因:安迪的越狱给了瑞德希望,使其明白肖申克监狱的犯人们不是无法改变其被囚禁一生的命运;也鼓励观众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与压力时,只要 有希望,努力下去总会梦想成真。

  “演出必须得引起观众的共鸣。”对大山而言,“找到共鸣”是中文版话剧《肖申克的救赎》成功的原因,也是自己三十多年来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中始终不变的追求。

  “我认为中外文化交流最终是要培养一种国际意识,让大家能够欣赏、接受不同的文化,但更重要的是看到不同文化间的共性,看到人性中的共性。”

  1989年元旦晚会,一句“玉兰,开门呐,我是大山”让无数观众瞬间记住了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北大留学生。演小品、讲相声,意外成了“洋笑星”的大山却明白这不是自己来到中国的目的。“当时也没想好是做商贸,还是做教育,还是做其他事情,但我知道我是来做中外交流的。”

  最终,大山选择从事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工作。起初,中外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引起了大山的关注。但真的在中国扎下根后,大山发现许多文化差异的产生其实是源自语言不通或信息缺失。

  “对中外文化研究越深入,我越是能发现文化间的共性。”这是大山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中感触最深的一点,也是他最享受的一点,“所以我想给大家展示的也是这一点,而不是将一种文化表现得特别美丽却又特别神秘、特别遥远”。

  现在,大山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自媒体栏目“大山读诗词”上,探索中国古诗词的国际化表达。从蓝调版《将进酒》到爵士版《蜀道难》,大山将中文诗词朗诵与西方音乐演奏相融合,并配以中英双语字幕对诗词内容加以解释,成为其“中外文化有机结合”的新尝试。

  这一尝试能否被中外观众理解和接受?对此,大山表示自己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中国古诗词能够拥有流传千年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其核心情感和理念引起了现代人的共鸣。“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共鸣点,通过表演体现中国古诗词所传达的人类共性。”

  今年即将59岁的大山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但他坦言,相较于过去三十多年里科技进步的速度,中外文化交流的进展还是慢了些。在他看来,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并不是一个自然趋势,保持文化间的距离和神秘感才是。“真正要打破这种自然趋势得靠我们大家特别努力才行。”

  下一步,大山计划围绕诗词朗诵制作一台可以巡演的现场表演,用说脱口秀的方式将诗词朗诵节目串起来,并在表演中加上一些音乐元素,让表演“又有文化底蕴,又有一个比较欢乐的气氛”。

  “我希望观众在看完我的表演之后能感受到我的一种精神。”

  被问及这一精神的内核是什么,大山笑了笑说:“搭建一个‘中外分不清’的乌托邦吧。”(完)

  记者了解到,根据普查工作的整体进度安排,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普查准备阶段。主要安排在2023年,工作任务包括:组建各级普查机构,制订普查实施方案,部署投入产出调查,研发普查软件,开展单位清查,完成人员选调与培训,组织开展宣传动员等。

  “大道先锋号”盾构机始发及后续掘进过程中,广州交投集团、中铁十四局将通过智慧化工地系统平台,结合地表实时监测、刀盘感应元件实时传输数据、现场监控视频、盾构掘进参数等,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不断提升在盾构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危险源监测、人员定位等方面的管理精度和管理水平。

  最近,美方一边对来自中国的游客采取入境限制,一边声称愿为中国提供疫苗等援助。这种虚伪的两面派表演,人们已经看得太多。过去三年,美国明明是全球第一抗疫失败国,却卖力地把自己打扮成全球抗疫领导者与支持者。但是它再怎么粉饰,在事实面前也不攻自破。

  <strong>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strong>

  猪肉价格真正的大幅度下跌是从12月初开始的。冯永辉表示:“防疫政策一优化以后,原本二次育肥后的猪可以顺利卖掉了,但是消费却比之前更差了,因为消费者都感染了在家里躺着,或者是不敢出门。所以供需两端形势急剧逆转,价格就直接从22元一公斤,跌到了15块钱一公斤。一头猪的利润则从10月底的盈利1000元,到现在一头亏损300元。如果是经过二次育肥的猪,一头甚至可能亏近1500元。”

  相比之下,中国三年来不仅有效保护了14亿多人民的生命健康,还负责任地同国际社会开展抗疫合作。三年来,中方同世卫组织进行了60多次技术交流,最近一个月就开展了4次。中方还持续通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分享新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菲格雷多评价说,中国是团结全球抗疫行动的中坚力量。

蔡雅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