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3 15:59:09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 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进,若干年后,我国将缺乏能在全球市场上与X86、RAM两家竞争的自主CPU架构,从而在主流CPU方面仍将受制于人。”在倪光南看来,面向未来主流CPU市场,要聚焦开源绿色架构,发展中国芯片产业。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可通过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建绿色产业生态,增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控制能力。此外,还要通过加大对开源数据的贡献,增大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快递业春节不打烊,是市场需求作出的选择。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不打烊”行动,直接让当年春节期间的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长260%,2022年则录得16%的涨幅;配送单量由往年的约2亿单上涨至2022年初的7.49亿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推动合作共赢,为各方提供了新机遇。”柬埔寨首相助理大臣、东盟新任秘书长高金华近日的一番话道出了RCEP成员国的心声。

  即便如此,“现在医院真正具备重症抢救能力的医生,并不能一下子达到国家要求的数量标准。”皮林提到。她和彭振丽以及许多力保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重症监护室“阵地不失”的医护人员一样,想的都是“重症患者的病情不等人,我们只能尽量克服困难,再多撑一撑”。这块阵地虽然守得艰难,但每救回一个人,医护人员不管再疲惫,也是高兴的。

  与此同时,细化各项规则,完善办公用品领取制度,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办公用品预算,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制度形成能够促进习惯养成,相信越来越多人会更加珍惜每一张纸、每一支笔,物尽其用,不再浪费。

蒋泓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