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五次递表 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上市首日破发 高瓴、IDG等明星资本加持 蔚来李斌也投了

来源: IT之家
2024-06-28 14:41:53

  《科创板日报》6月28日讯(记者 李煜)历经五次递表,有着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之称的嘀嗒出行终于敲钟。但其上市首日的表现并不乐观。

  今日(6月28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上市,其上市首日破发且一度跌超12%。截至发稿,嘀嗒出行股价下跌9.67%,报5.42港元/股,成交额5480万港元,总市值为53.87亿港元。小K注:嘀嗒出行每股定价6港元,公开发售获112.9倍认购。

  ▍顺风车、出租车两大业务

  顺风车、出租车是嘀嗒出行的两大业务。《科创板日报》记者从嘀嗒出行方面获悉,截至今年6月1日,其注册用户超3.6亿。

  从业绩表现来看,根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嘀嗒出行分别录得收入7.806亿元、5.691亿元及8.151亿元。

  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56亿元;同期,其经调整净利润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30.5%、14.9%及27.7%。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尽管嘀嗒出行毛利率逐年递减,但其各年毛利率均超70%。同时,该公司于2019年实现首次盈利后,连续五年盈利。具体来看,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该公司实现的毛利分别为6.313亿元、4.276亿元及6.05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80.9%、75.1%及74.3%。

  从商业模式来看,嘀嗒出行不拥有或租赁车辆,因此无需承担与持有车辆资产相关的支出。且顺风车是车主乘客分摊出行成本,互惠互利的出行模式。这也意味着,相比网约车,平台模式可无需支付大量补贴去促成订单,企业可通过较低成本从而推动业务增长。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嘀嗒出行的销售、运营费用规模逐年降低。

  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曾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嘀嗒营收模式建立的基础,在于信息服务平台、用户流量,资源整合实现的价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顺风车业务亦非一块好啃的“蛋糕”。

  “依法合规是顺风车平台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前提。顺风车要想实现安全合规化,则需确保平台合规、车主均为私家车主合规,且通过背景筛查、车辆合规。”有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这些明星资本背后加持

  天眼查信息显示,嘀嗒出行上市前共完成五轮融资,期间累计公开融资额超1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投资方名单中,浮现出不少明星资本,如:高瓴、IDG资本等。

  其中,IDG资本先后参与了嘀嗒出行的A轮、C轮、E轮共三轮融资。

  易车创始人、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更是曾连续四轮加码嘀嗒出行,旗下蔚来资本、易车网,分别是嘀嗒出行第一大、第四大外部股东。

  在嘀嗒出行厮杀于中国出行市场的这十年期间,蔚来与其捆绑颇深。《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蔚来除资本加码外,亦在业务方面与嘀嗒出行有所合作。

  此前,2020年8月12日,嘀嗒出行宣布与蔚来开启全新尝试:鼓励支持蔚来车主用户注册嘀嗒顺风车,而这也是蔚来与出行平台的首次合作。

  上述举措于双方而言,可谓实现“双赢”。于嘀嗒出行而言,引入蔚来车主可释放现有车辆空余运力,从而满足更多用户出行需求,增加了平台的运力、提升了车辆的档次;于蔚来而言,这是一次探索新的用户增长模式,随着传统4S店销售驱动、试乘试驾模式逐渐乏力,用户需要通过更多新的方式来感知汽车的设计、配置和性能。

  从整体的股东队伍来看,根据嘀嗒出行招股书披露,上市前,宋中杰等五位联合创始人共持股33.57%。蔚来资本持股21.92%,为第一大外部股东;IDG资本持股10.43%;崇德投资持股7.29%;易车持股5.05%;高瓴、京东均持股4.23%;携程持股2.92%;李斌的家族信托持股2.11%;挚信资本持股1.46%;国创中鼎持股1.06%。

  ▍多家出行企业或齐 聚港交所

  历经五次递表,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最终登陆港交所。《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出行企业或将齐聚港交所。

  今年4月29日,由吉利集团控股的出行服务平台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表,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及广发融资(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其也成为继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后,年内第三家正式递交港股IPO申请的出行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有市场传闻称,滴滴正为2025年香港IPO做相关准备,随着业务逐步改善,滴滴近日向相关投资者做推介,并参与相关银行的电话会议。

  对于上述传闻,彼时,滴滴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回应称:“公司当下聚焦于持续深耕主营业务,一直与投资人保持常态化的沟通,同步公司的业务进展,关于IPO目前没有时间表。”

  另有多位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滴滴在为港股上市做相关准备。但该说法尚未得到滴滴方面的正面回应。

  对于多家出行企业将齐聚港交所,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国际化的特点,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融资效率高,且与大陆市场有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便于企业实现跨境融资和资本运作。”

  再看出行市场的发展,有出行领域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整个行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高速扩张阶段已过去,后续发展的关键或在于比拼各平台调度系统的智能化迭代。”

  当前,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内出行领域已进入下半场存量市场竞争。

  有出行领域相关分析师表示,“出行市场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其发展不仅要符合商业规律,也要符合社会公共福利的需要,这就对企业的发展模式要求很高。企业能否在以安全合规为前提的同时,实现科学降低成本、保持可持续发展,是行业下半场竞争的关键。”

责任编辑:张倩

  兰恒斌长期在吉林大学工作,2016年1月跨校到东北师范大学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今年2月履新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等职,还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等职。2021年11月,裘新转战高校,任复旦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今年2月执掌复旦大学,任学校党委书记。

  从2022开始,网监分局每月与平台企业召开一次例会,通过投诉数据和舆情分析,判断平台企业存在的潜在问题,并约定时间解决。“问题都是很实际的,比如去年的某牛奶事件,我们需要尽快提供解决方案。在协调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的同时,还要协调其他地区的监管部门。”王晓华说。

  全面注册制落地后,中介机构“看门人”作用凸显,就如何促进资本市场形成职能和责任相匹配的“看门人”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泰证券总经理冯艺东提出三点建议,包括进一步落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制度,做出更加清晰完善的制度安排和切实提高保荐机构执业质量等。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所谓“气球事件”后,美方仍然对中国进行各种抹黑、栽赃和炒作。美方的这一系列行径将使摇摆动荡的中美关系更加不乐观,这很危险。

  法新社称,尽管北京强烈否认这些指控,但近一周来,美国展开猛烈的外交攻势,警告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的军事援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前曾称,“有消息表明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中国公司“曾向俄罗斯提供非致命性的支持,并可能提供致命性的支持”。

  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伊沙恢复外交关系将为两国和地区发展注入巨大动能。伊朗正在以强劲势头向正确方向前进,外交部门积极准备在地区推动更多合作。伊朗国家通讯社和沙特国家通讯社均刊发报道,高度肯定了对方以及中方的努力。

王淑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