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专家提示重点人群防暑降温要注意这些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16 18:50:55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记者李恒)近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多地气温突破40摄氏度“大关”。专家提示,高温天气会给一些重点人群带来健康风险,这些人群要加强自我防暑降温意识,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充足睡眠和健康饮食。

  国家疾控局此前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明确,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包括: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怎么识别中暑症状?专家介绍,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等阶段。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提醒,在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后,一旦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发烧、肌肉抽筋、抽搐等症状,提示可能要发生中暑。

  王荃特别提醒,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及户外作业人员等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需格外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专家建议,这类人群要尽量避开高温高湿环境,儿童尽量在早晨或晚上进行户外活动,在户外玩耍时最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要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要及时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户外作业人员要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预防职业性中暑。

  重点人群中暑了怎么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建议,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袖、领口,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等,同时用风扇、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应及时送医救治。(完)

 

责任编辑 :刘万里 SF014

  其实在东北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许多地方都有百年大集,它们各具特色,竞相发展。

  郭家节村地处洪洞县明姜镇东10公里,为偏远山区且路况较差。村医姬书雄管理的“红黄绿”重点人群159人、红色21人、绿色134人,每周对相应人群进行不同频次的入户和电话健康监测随访管理;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监测工作群,随时解答发热咳嗽等咨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里,人们通过穿新衣、守除夕、拜新年、贴春联、挂年画、剪红纸、送福字、点灯笼、放烟花、燃爆竹、逛庙会以及吃团圆饭、向老人拜年、给孩子压岁钱等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欢度春节。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徐学渊在致辞中说,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和价值观,寄托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23年是中国兔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是和平、祥瑞的象征。中华文明崇尚“以和为贵”,笃信只有和平和谐才能繁荣发展。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8日电(徐婧)做福字、绘梅花、扎兔灯……18日,颐和园第十二届“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开展。十余个品种的百余盆梅花、腊梅等植物盆景飘来阵阵幽香,大年初一至初五,配合展览还将开展寓教于乐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为游客送上中国农历兔年春的祝福。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后会有一些症状,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为主,全身症状有乏力、纳差、睡眠不佳或是出汗,这些情况都比较常见。

蔡军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