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与“立”!成长派基金经理有何“痛的领悟”?

来源: 人民网
2024-07-01 07:03:58

  一批成长派基金经理,正在经历打破、重塑。

  万得成长风格型基金指数显示,截至6月27日,该指数自2022年年初以来的跌幅约为35%。那些在成长赛道“风起”时名声大噪的基金经理,有不少人在近两年的行情中折戟沉沙,“跌落神坛”。

  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求变?记者发现,近两年来,越来越多成长派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在投研方法上,也由以往更看重需求侧分析,慢慢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同时兼顾的视角上。此外,基金经理在持仓方向上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均衡化。

  突破原有布局思路

  2024年以来,受益于红利之风走强,不少重仓红利赛道的基金实现了净值的稳健增长。但翻看今年以来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可以发现,在踩中红利赛道的一众基金中,出现了几只由成长派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比如,来自中欧基金成长派基金经理刘伟伟管理的中欧时代共赢混合发起A1,2024年以来获得了超过20%的回报率。

  除了养殖、白酒等行业外,红利类资产也成为不少成长派基金经理愈加重视的一类资产。比如,睿远基金基金经理傅鹏博在去年年报中表示,关注运营商及高股息率公司。

  分散投资除了体现在行业的多元化上,还体现在个股的集中度上。以成长派基金经理胡宜斌管理的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为例,一季报显示,该产品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32.57%,持股较为分散;而在2022年一季度末,该产品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例将近45%。在更早的2018年二季度末,这一比例曾高达74%。

  此外,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的研究人员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为例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以净值回归方式来计算产品在不同风格上的暴露,天相基金评价助手TXMRT显示,自2021年8月开始,该产品开始逐步增加价值风格暴露以适应市场变化,并在2022年9月份将价值风格的暴露比例提升到较高区间,以提升产品业绩。

  供给端亦不可忽视

  成长赛道近两年的“失落”或许可以直接解释成长派基金经理为何求变。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的研究人员向记者表示,首先,近两年受经济周期影响,成长型股票在经济增长乏力时出现了业绩增速下滑;其次,受海外加息影响,利率上升对高估值的成长股造成了压力;最后,在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从高风险、高回报的成长股转向了具有稳定回报的价值股。

  在这一背景下,是否要让自己的投资视野从成长赛道跳脱出来,成为了不少成长派基金经理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一位上海公募机构的基金经理在一场路演中直言:“过去,我倾向于寻找高预期收益率的股票,对于红利策略等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难以接受。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我逐渐意识到,仅仅关注增速和估值可能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刘伟伟也在近期的采访中向记者表示,近两年来,他越来越觉得,均衡布局是保证组合业绩长期稳健的重要法门。他坦言,之前对新能源赛道的过多关注,使其错过了不少优质行业的投资机遇。

  “我觉得不少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往往更看重需求端的快速增长,赋予行业未来成长空间这一分析指标过多权重,相对淡化了供给端的快速变化。毕竟,在近两年经济复苏态势下,部分行业市场需求增速变缓,对看重需求空间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来说,要想捕捉到真正具备成长性的优质公司,并非易事。”刘伟伟表示。

  坚守与转变相辅相成

  在这样越来越卷的投资环境中,对于成长赛道的基金经理来说,未来的出路在何方?

  源乐晟资产基金经理梁皓曾建议,需要关注成熟行业供给受限下,价格弹性带来的机会。“从行业的四个发展阶段‘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来看,过去几年很多成熟期行业表现也很好,原因是在供给有约束的情况下,这一类公司更多因为价格的弹性带来盈利的抬升。”

  “过去两年,我把竞争力和经营周期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博道基金基金经理孙文龙坦言,“我认为,企业价值是投资的第一性原理,但价值的实现是需要通过经营周期向上的趋势获得的。虽然便宜的估值很重要,但实际操作中,更多还是希望看到基本面经营趋势起来,通过右侧的趋势也能缩短价值实现的过程,给持有人更好的体验。”

  用长期价值的视角去审视一家公司是刘伟伟提出来的解题思路之一。他认为,作为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在挑选成长性行业和公司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公司的竞争壁 垒、竞争格局,同时关注公司长期获取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尽可能在行业内挑选具备长期价值的优质公司。“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的优势是擅长跟踪产业变化,发掘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但对于这些公司长期价值的认识并不深刻。”刘伟伟表示,如今,长期价值更像是自己精选个股时重要的锚,成为了他调研企业时的重要分析维

  在盈米基金研究院李兆霆看来,成长派基金经理在当前市场环境中需要在转变和坚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至关重要,确保投资标的的内在价值和成长潜力不被短期市场波动所影响。同时,适时调整投资策略,根据市场环境变化灵活应对也是必要的。坚守和转变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责任编辑:杨红卜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 李振广:这些消息传出来实际上是代表了这些国家对于台海局势有着深深的担忧,它们要提前制定预案。从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执政,特别是2020年再次连任之后,加大了与美国勾连的力度,而且美国也强打“台湾牌”,这样就导致了台海局势连续的动荡不安。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危险,我相信台湾老百姓感受到了,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民众也感受到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研管理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国家三令五申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要“破五唯”,尤其不要“唯帽子”,但问题是到了基层,无论对科研人员还是研究机构,都是凭“帽子”发钱,不可能不重视,甚至研究机构为维持自身更好运营,也会鼓励研究员多申请各类人才、科研项目,单位内部的排名或奖惩也都和项目直接挂钩。

  基金委改革明确了四类研究的资助导向:鼓励探索,突出原创(Ⅰ);聚焦前沿,独辟蹊径(Ⅱ);需求牵引,突破瓶颈(Ⅲ);共性导向,交叉融通(Ⅳ)。社论对这一分类有着精准的概括:好奇心驱动的研究、科学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社会所需的研究、应对重大挑战的跨学科研究。

  每一次美国大选候选人,甚至是美国的执政政府,其资金的一大部分就是来自于这些军火商,台湾当局把“保护费”交给军火商,军火商再投给美国的这些参加选举的政客,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所以说这么多美国的军火商来台湾,根本就不是为了台湾利益,而是组团来薅羊毛了。

  也就是说,改革几年后,越来越多的申请人选择做“需求导向”型项目。2019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接受中科院主管的《国家科学评论》期刊专访时曾表示,他推测,几年后,需求导向的申请数量和资助金额可能会适当提高,“这个估计一方面来自经验,另一方面也因为基金委会加强对需求导向研究的关注⋯⋯如果现在不能通过改革使资助系统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将会失去机遇。”李静海强调。

  在较长时期里,中加之间都保持着很好的双边关系,两国在许多方面互补,各类往来交流都十分密切,这本来是两国关系应有的模样。但是很不幸,现在在美国的压力下,加拿大一再做出错误的决定,也令它离一个以斡旋、调停见长的“中等强国”越来越远。当加拿大有人将“干涉内政”的矛头指向中国的时候,它的强邻美国在一边幸灾乐祸地偷着笑。加拿大真正不受外来干预的表现,是如何站在维护其国家利益而非政客利益的坐标上,选择正确的国家道路。在这一点上,渥太华需要拿出勇气,为自己赢得尊重。

王静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