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避免“带病行车”?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24 21:35:27

  阅读提示

  公交驾驶员突发疾病导致事故时有发生,其健康保障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除了颈椎腰椎疾病,公交驾驶员还常面临胃肠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专业人士建议,通过组织健康体检、设立健康驿站、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等,保障公交驾驶员群体的身心健康。

  5时50分,张波(化名)准时来到公司,检查车况,接着将车开到发车点。6时10分,随着车辆缓缓驶出站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35岁的张波是一名公交驾驶员,从业9年多,他每天的工作是在这条17公里的线路上联结起42个站。

  今年4月,江西南昌发生一起公交车撞人事故,51岁的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突发心脏不适,失去意识,导致3人不幸死亡7人受伤。此前,公交驾驶员突发疾病导致发生事故的情况也不时出现。公交驾驶员的健康保障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面临多种健康问题

  张波驾驶的公交车线路一般单程用时1小时,赶上高峰期需1.5小时。每天18时40分,结束末班车行程,张波将车开到收车点,结束一天的工作。

  “一天在车上的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工作到第三四年时,颈椎开始隐隐作痛,有一回连续痛了一个多月,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颈椎变形。”张波说。

  29岁的任杨洋已有8年公交驾驶经验。每天在车上约6个小时的她,逐渐感觉到颈椎腰椎不适,“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通病,有时候颈椎病犯了后背都动不了。最近总觉得腰椎不舒服,只能下班后到按摩店针灸缓解”。

  记者了解到,除了颈椎腰椎疾病,公交驾驶员还常面临胃肠疾病、代谢综合征、脂 肪肝、前列腺疾病等健康问题。

  无法按点吃饭,是很多公交驾驶员肠胃不舒服的原因。“吃饭时间不固定,经常工作到13时甚至14时多,晚班有时到21时、22时才能吃上饭。长期饮食不规律,身边不少驾驶员都有胃病。”任杨洋说。

  由于单位没有食堂,张波上班时一般带些头天晚上炒的菜,中午再用与其他驾驶员合买的电饭煲和米,在调度室煮饭。

  “我们的吃饭时间不固定,有的线路吃饭时间相对充足,一般有20分钟~30分钟,有的线路时间紧张,吃饭像打仗一样。”张波也因此落下了肠胃不好的毛病。

  张波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线路,驾驶员如提前完成任务,剩余时间可用于休息。但如果超出规定时间,就没有时间休息。

  有单位近10年未组织体检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立金表示,与其他驾驶员不同,公交驾驶员久坐时间长,且驾驶时容易发生共振,振幅大、能量也大,椎间盘容易受到压迫,时间长了容易导致颈椎、腰椎疾病。

  曾从事公交驾驶工作的王先生表示,除了时间紧张,这个行业的辛苦还在于精神高度集中,心理负担较重,“行程安全直接影响收入,一旦出现乘客摔倒以及剐蹭等交通事故,都要扣驾驶员的钱。而且每天重复跑一条线路,也易产生倦怠感”。

  公共交通是城市的交通主体,公交驾驶员安全责任重大。但是,也有公交公司忽略了对驾驶员健康的关注。王先生表示,从业近10年,公司从未组织过体检,“很多驾驶员也缺乏主动体检的意识,不到情况严重时一般不去医院”。

  “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王先生说,2022年,他的一位同事驾驶车辆时突然晕厥、口吐白沫,当时正值早高峰,车正在下大坡,车上坐的都是学生,好在晕厥前的一刹那,驾驶员紧急拉住手刹,才没有造成安全事故。

  据了解,河南省总工会自2022年起连续开展“体检送温暖”职工健康服务专项行动。河南省职工医院统计的3600名公交驾驶员的体检数据显示,超重和肥胖率达67.93%,脂肪肝检出率达52.28%。此外,甲状腺结节、代谢综合征、血压增高等项目均高于该省参检职工平均检出率。

  河南省职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冯翔认为,对于公交驾驶员群体来说,应重点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糖脂代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等健康问题。此外,还有在一些男性公交驾驶员群体中,常见久坐憋尿等不良习惯导致的前列腺疾病问题。

  多举措保障公交驾驶员身心健康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100万名公交司机,每天承担着1.9亿人次的公交出行。

  “公交驾驶员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他们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也直接影响乘客的人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冯翔建议,应为公交驾驶员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各级工会可以以送温暖的形式,将体检服务送到缺乏保障的一线群体中。

  任杨洋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交公司每年都会安排驾驶员体检,每月举行一次安全知识讲座,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记者了解到,有的公交公司为患有高(低)血压、血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驾驶员建立专门名单,采取单独教育、家访谈话等方式,加强管理。此外,驾驶员出车前,车队管理人员及调度员会对其身体状况严格把关,要求驾驶员若遇身体不适或疾病及时汇报,严禁带病上岗。

  一些公交公司为鼓励驾驶员参加体检,还对无故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驾驶员,在岗位资格证书年度审验时不予通过。在心理方面,开发驾驶员心理适宜性测评系统,并为驾驶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周立金提醒,公交驾驶员也应提高健康意识。同时,公交公司要为驾驶员群体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减少因硬件条件不足导致的职业损伤。

  关键词 民事/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土壤污染/生态环境功能损失赔偿/生态环境修复/修复效果评估

  2020年6月24日,朱清良、朱清涛的代理人朱某某签署生态环境修复承诺书,承诺按照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开展修复工作。修复工程自2020年6月25日开始,至2020年10月15日完成。2020年10月15日,北京市房山区有关单位对该修复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现场勘验,均认为修复工程依法合规、施工安全有序开展、施工过程中未出现安全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施工程序、工程质量均符合修复方案要求。施工过程严格按照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各项具体要求进行,回填土壤质量符合标准,地块修复平整,表层覆盖超过60厘米的种植土,已重新具备果树种植条件。

  2022年,江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支持稳住经济大盘。该省快速出台更大力度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住经济发展一揽子财政措施,新增安排110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市场主体办理新增减税退税缓税(费)近千亿元,其中留抵退税444.4亿元,降低、缓缴各项社保费44.6亿元,减免房屋租金5.4亿元。

  2022年11月,大理市巡特警大队接110指令称,某医院住院患者产后离院出走,需紧急寻找实施救助。接警后,大理市巡特警大队迅速调动医院附近区域“快警”队员,发挥“快警”灵活机动、精准高效的管控优势,迅速找到患者。经民警了解,住院患者(产妇)因家庭琐事和丈夫发生争吵,趁丈夫和医院工作人员疏忽溜出医院,医院派人找寻未果便报警求助。当“快警”队员把患者安全送回医院,医院产科工作人员以及患者家属纷纷对“快警”队员表示感谢。

  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现将武汉卓航江海贸易有限公司、向阳等12人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等十个案例(指导性案例202-211号),作为第37批指导性案例发布,供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

  年味渐浓,全国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爆。《证券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不少酒店、餐企的年夜饭已经基本订满,其中包厢更是紧俏。

邓翰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