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满京城 北京推进河湖空间展示城市独特魅力

来源: 极目新闻
2024-06-26 22:34:57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陈杭)“海棠笑迎客,留步看花溪。”今春,位于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的“海棠花溪”景区,各色 海棠沿河道两岸绵延超一公里,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该景区共种植西府海棠、雪球海棠、果冻海棠等28种、5000余株,与北京植物园桃花、玉渊潭公园樱花并称为’京城春日里的三大花事’。”北京市城市河湖管理处土城管理所所长赵鹏表示,贯穿景区的东土城沟,曾是元大都的护城河。伴随城市变迁成为排水河道,由于水位较低,这里水生态环境一度较差。

  北京多次对东土城沟进行改造提升,汛期由于汇流快、河道窄,为保证流域安全,采取低水位敞门运行,非汛期采取堰顶溢流,提升运行水位营造水环境景观。

  赵鹏表示,他们在河道内选取点位试行建立生态实验区,利用河道淤积物以卵石围格形式营建生态小岛,种植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来此栖息觅食的野鸭数量最多可达85只,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水为脉,北京加快形成蓝绿交织的美好生态、望山亲水的景观环境。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北京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推进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统筹构建人水和谐、水城共融的治水格局。

  该负责人说,北京水务系统积极践行“水务为民”的发展目标,不断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对水的多样化新需求。大力推进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大运河京冀段实现游船互联互通,首都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一期等工程向社会开放,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朝阳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成为滨水经济新地标,92个河湖被市民评为优美河湖;开辟多处河湖大众滑冰场、垂钓平台、皮划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项“水+经济”“水+文化”“水+体育”活动精彩纷呈,推动河湖空间成为展示城市独特魅力和多元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许多河湖成为“网红打卡地”。

  位于北京圆明园以北的“清河之洲”滨水绿廊,河水清澈,河岸蜿蜒多样,两只黑天鹅正带着五只小宝宝悠闲自得、惬意觅食,不时游到岸边,弯着脖子用嘴梳理羽毛,市民尽情地拍照留影。

  北京市清河管理处公共事务科科长张博介绍,去年冬天到此活动的黑天鹅数量最多达九只,有两只黑天鹅留下安家,并在今年春天孵化出五只天鹅宝宝,一起成为这里的“长住客”。

  人与天鹅和谐相处的画面,是清河水环境持续向好的缩影。“清河是北京的北分洪通道和重要的景观河道,虽名为‘清’,但最早给人的印象却是‘脏臭’。”张博表示,通过完善再生水厂建设,同步实施清河沿线截污管线工程,清河水质状况得到改善,实现彻底“还清”。

  张博说,与之前相比,清河沿线的灯亮了、路通了、环境也更美了,不少鸟类在此驻足、嬉戏、觅食,众多市民也被清河优美的环境吸引,到河畔采风摄影、骑行漫步、垂钓休憩。(完)

  他们不是没有家的牵挂,而是选择担起肩上的责任,用奋斗的姿态走进新一年。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23日电 据国铁集团消息,1月22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77.2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6258列;1月23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75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6683列。(中新财经)

  旅客 梁桂莲:不缺了,对,我给家里面人每个人都带礼物了。真的是一次非常圆满的团圆吧,非常幸福的一次回家。

  农历正月初一,各地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冬日的乡村温暖如春,一些村民一大早就开着家用三轮车出了门,他们不是赶去走亲访友,而是为外销“新年的第一筐蔬菜”忙碌。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香港1月22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22日发表网志,总结他近日到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行程。过程中,他与世界各地的政商界领袖交流,更积极推介香港的最新发展及庞大机遇。

  藏粮于地,耕地保数量、提质量,“饭碗田”更有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底,全国已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新征程上,我国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年要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林常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