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买基金 变“难”了

来源: 直播吧
2024-06-07 08:43:11

  “我原先在某银行的风险评级为4级,能够购买其代销的5级风险评级的基金产品,但近日我无法再购买此类高风险产品了。”北京市西城区投资者汪洋(化名)向记者透露。

  记者了解到,这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对投资者在基金产品购买方面的适当性管理有所加强

  加强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北京市西城区的投资者安吉(化名)表示,她在某股份制银行的风险评级为A3稳健型。今年2月末,她通过该行的手机银行APP定投了一款R5风险评级的基金产品。在操作过程中,该行只是向她发送了关于超出风险评级购买的提示短信,表明若未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定投计划将继续执行。

  “我当时并未有任何动作,之后成功进行了三期周定投。”安吉说。然而,到了3月20日,她收到了定投计划执行失败的短信。

  由于安吉仍然对这款基金产品颇为偏好,她再次尝试通过手机银行APP进行购买操作。但这次,购买流程变得不那么顺畅了,因为银行要求她进行录音录像。

  “银行提醒我,由于我所购买产品的R5高风险评级超出了我的风险承受能力,为了维护我的权益,将对我的基金购买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安吉说。

  而另一家股份行的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今年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更严格了,尤其是在基金购买方面。以前投资者购买基金不会严格遵循对应的风险评级,但是今年要购买高风险基金产品,投资者必须满足相应的风险评级。”

  对于适当性管理趋严的原因,该理财经理表示,去年基金市场表现不佳,投诉以及相关纠纷较多,因此进行了调整

  强化投资者保护

  有投资者表示,如果想买高风险评级的基金,是否可以通过多次进行风险测评来满足要求?银行方面表示,虽然投资者可以进行多次风险评估,但每次评估的结果都会被系统记录,并作为判断投资者是否适合购买相应风险等级基金的依据。

  记者梳理发现,各家银行风险评估频次各有不同。如工商银行每天最多可进行2次风险评估,每月最多5次;民生银行每天最多可进行2次风险评估,每年最多可进行3次风险评估;招商银行每天最多可进行2次风险评估,每年最多8次。

  为了防止银行客户经理蓄意诱导客户进行高风险定级、推销高风险产品,银行也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比如投资者购买了产品,系统检测到该投资者往前追溯七天内进行了两次风险评级,且第二次高于第一次的风险评级,那我们会要求分支行进行自查。”某股份行财富管理部人士告诉记者。

  “如果客户单日内进行两次风险测评,系统会发出警示,并排查到相应理财经理。”另一家股份行人士表示。

  主力资金加仓名单实时更新,APP内免费看>>

  (文章来 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凌辰

  袁家军,男,汉族,1962年9月生,吉林通化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航空航天部第五研究院501部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很多人“连花清瘟可治疗新冠”的观念,源于公司或社区在发放防控物资时,发了连花清瘟。而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明确推荐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用于医学观察期(有乏力伴发热的临床表现)、部分轻型和部分普通型病人的治疗。

  为了逃避组织调查,殷良平也是煞费苦心。“事前不收事后收,不卡不要随缘收”是他的收钱准则。在这种心态的加持下,事前他一般不会主动索要,但对事后前来感谢的老板,他从不拒绝,收受的时间、地点也毫不顾忌,甚至连公司办公室内,在党旗下在廉洁承诺牌前,他也照收不误。眉山市纪委监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周绍龙介绍道:“这些事后送钱送礼的商人老板,不过是为了和殷良平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其实质仍然是权钱交易,侵犯了公职人员职务廉洁性。”

  根据《中国科技之路 卫生卷》的记录,连花清瘟胶囊是2003年非典期间研制而成的中成药。在新冠疫情期间,连花清瘟也一直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的推荐用药。

  刘晓春告诉记者,与其说是权力扩大,不如说是权力细化。“就像足球裁判一样,你进入场内踢球,就要对你进行管理。球场内人多了,在管理上要细化,但始终还是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进行。”

  这些沿海经济大省,是经济、财政、外贸、就业、转移支付等方面的主要贡献者。数据显示,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是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有力支撑。

梁政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