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蟾宫再折桂”:月壤一抔,星河万年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26 07:57:14

  来了,来了,嫦娥六号带着月背样品回家了!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和返回,嫦娥六号带回的“土特产”有多宝贵?

  嫦娥六号带回的月背样品有多宝贵?

  虽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进行过10次采样,但前9次采样主要集中在月球正面的低纬度地区,样品的地质年龄约为30亿年,而嫦娥五号的采样揭开了月球正面高纬度地区的神秘面纱,也取到了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地质年龄约为20亿年的月球样品,其中还发现了月球第六种新矿物“嫦娥石”,但月球的形成和演化依然有许多未解之谜,答案可能就藏在月背。于是,嫦娥六号选取了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采样,科学家推测,曾有一颗小行星或彗星高速撞击过这一区域,将月球内部的部分地幔物质掀到了月面,嫦娥六号的样品地质年龄预期将达到40亿年。

  这么珍贵的月球样品到达地球后怎么分?不管派出嫦娥多少号,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制定的《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都使月球样品的保存、管理和使用有章可循。

  我们来看看嫦娥五号的经历吧。

  嫦娥五号返回器归来后,国家航天局将月球样品移交给位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一部分月 球样品被永久储存,另一部分则被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展出。

  科学家们经过申请和审核,在签署《月球样品借用协议》后,就可以领取相应的月球样品。截至目前,国家航天局已向国内131个研究团队发放7批次共85.48克科研样品。

  都有谁能申领一小块月球?月球样品的芳踪一点都不神秘,月球样本信息数据库就能满足大家的求知欲。数据库中有176条样品信息,目前有92个样品处于可申请状态,83个样品已被借用。其中最重的一个样品为43500毫克,也就是43.5克,最轻的仅0.5毫克,比一根头发还要轻。没办法,即使是一微克的月壤都很珍贵,科学家们也为了减小损耗绞尽脑汁。就用这85.48克月壤,科学家们产出105篇科技论文。

  如果你没有论文想发,欢迎移步中国国家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第一份公益样品,换句话说,其实每个人都能与月壤零门槛、近距离接触。

  月壤能用来做什么?

  费这么大力气跑到月球上挖土,月球的土和地球的土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月球没有磁场和大气层的屏蔽,月壤长期直接暴露在太阳风和其他宇宙辐射当中,研究月壤可以为揭示地球附近的空间环境或者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提供帮助。可以说,月壤是人类认识太阳系的一块敲门砖。

  月球上资源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可控核聚变需要用到的氦-3,这种在地球上很稀缺的同位素,在月壤中却很丰富。在月球上就地取材利用月壤的方法,被科学家们称为“原位利用”。除了提取氦-3,月壤还能用来生产各种金属,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中国科学家还找到了用月壤盖房子的方式,用真空微波炉将月壤加热到一千摄氏度以上,致密的“月球砖”就出炉啦,再用上3D打印,我们就能快速地在月球拥有一座大房子。在未来,建造大型月球科研站甚至移民月球都不是梦。

  在陶湾村五年生白首乌试验区,土里的白首乌已经生长了三年。隆冬里,成片的弯曲枯藤匍匐土上,枯藤粗实的根部深埋土下,每块地之间隔着浅浅的水沟。张道国说,种植白首乌最怕的是积水,以前村民一家一户种植,没有经济条件使用机械化排水,而现在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田间的自动排灌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湿度,利于多年生白首乌的生长。

  李尚发说:“对于轻症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康复,缓解不适症状;重症患者则统一集中安排至上级医院就诊。”

  “我们在之前的拍摄过程中,曾经遇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陈世强说,前两年,有一只卷羽鹈鹕在觅食的过程中被渔民晒的渔网缠到,翅膀受了重伤,后因受伤太重死去了。

  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对于学科建设,赵海平的想法是,老年医学科需实行多病共治的模式,而非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在加强和完善科技力量布局方面,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推进合肥先进光源、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建设,争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基地),力争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以上。坚持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实施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00项。推动百家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在皖设立研发机构。(完)

陈正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