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及其信用卡中心被罚300万 股东东方集团获百亿授信却陷资金困局

来源: 新京报
2024-06-26 17:51:49

  来源:蓝鲸新闻

  记者 黄玉洁 肖阳 实习生

  据通报,民生银行宁波分行因员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项目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信贷管理不审慎、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到位、数据治理存在缺陷,被处以罚款230万元。

  时任民生银行宁波分行小微客户经理吴欢欢,对民生银行宁波分行员工与资金中介存在异常资金往来问题负有直接责任,受到警告。

  同时,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宁波分中心也未能幸免于处罚,因外包合作机构管理薄弱、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被处以罚款70万元。

  时任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宁波分中心风险室经理王秀芳,对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宁波分中心外包合作机构管理薄弱的违法违规问题承担直接管理责任,受到警告。

  这四张罚单直指民生银行在内部管理、信贷审批流程、资金流向监控以及风险管理上的不足。

  加强对催收业务的管理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信用卡业务,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及其分支曾就“信用卡催收不当”等违规问题被处罚。

  关于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宁波分中心的罚单中提到的“外包合作机构”,据了解,此前银行的催收业务主要有自建团队催收和委托外包机构催收这两种方式。相比之下,委托外包机构催收的成本相对较低,是此前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62%。

  针对上述问题,今年下发的多个文件中,均提到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催收能力建设,包括应当建立逾期贷款催收管理制度、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等要求。

  6月25日晚间,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集团”)(600811.SH)发布公告称,因未能清偿东辉公司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一定重整价值,已被债权人黑龙江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东方集团将积极支持配合重整相关工作,尽快推动、化解公司存量债务风险,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图片来自:雪球)

  早在6月18日,东方集团发布公告称收到上交所的监督工作函,内容为其关联方东方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东方集团财务公司”)的 16.40 亿元存款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并要求查明相关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挪用,是否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6月19日,东方集团发布公告解释,东方集团财务公司因流动性趋紧导致公司及子公司存款大额提取受限,东方集团与实际控制人张宏伟拟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处置等方式支持东方财务公司化解流动性资金不足问题。

  后续,东方集团接连发布集团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其大股东部分股份被强制平仓、集团及其时任董事长、董秘被警示等公告。

  直至2月24日,东方集团股票收盘价为0.9元/股,首次跌破一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 20 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 1 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

  据东方集团2023年年报得知,其持有民生银行2.92%股份,截至2023年末,东方集团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6.37%。

  年报显示,东方集团负债为215.83亿元,流动负债为156.38亿元。其中,向银行贷款的借款余额为125.02亿元。

  而据民生银行2023年年报披露,来自东方集团的贷款余额达95.99亿元。

  另外,东方集团股质押民生银行的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比例为2.92%,也就是说,东方集团在民生银行的持股超过99%正被质押。

责任编辑:刘天行

  跨境电商成“奇兵”

  中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另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育儿支持,降低养育成本。作为生育配套支持政策的一部分,托育服务是各国政策框架内的重点内容。

  “如果有车辆在服务停留超过4个小时,系统会自动提醒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上前查看,驾驶员是否遇到突发情况或者是否需要帮助。”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strong>西北大部、华北北部气温偏低,雨雪少。</strong>除了东北地区,西北大部、华北北部春节期间气温也将会比常年同期偏低,最高气温在冰点线徘徊,最低气温跌至-10℃左右。另外这些地区雨雪稀少,春节期间在保暖防寒的同时要及时补水防燥。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启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陆续实施三北、长江等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矿山生态修复、“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红树林保护修复等一批具有重要生态影响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面积持续增加,土地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2012-2021年,中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防沙治沙2.78亿亩,种草改良6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2021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对全球实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00年以来,中国始终是全球“增绿”的主力军,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

徐嘉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