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站:“超级枢纽”地位日益突出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8 07:31:44

  中新网广州6月16日电 (郭军 张艳红 戴鸣)近日,位于广州市西南部的广州南站,一趟趟高铁列车驶进又驶出,一派繁忙景象。记者从广州南站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30日,该站开通14余年来,累计到发旅客达14.7亿人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南站“超级枢纽”的地位日益突出。

  据了解,2010年1月30日,广州南站正式开通运营,是当时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高铁枢纽。广州南站站房面积约48.6万平方米,相当于7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候乘区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5台28线。站房共五层,构成一个立体综合的交通枢纽。

  如今,广州南站连接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和广珠城际铁路,始发列车直达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从广州南站出发,1小时内可达大湾区主要城市,4小时内覆盖粤、桂、滇、黔、湘、鄂6省区主要城市,8小时内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城市。

  2023年,广州南站本站合计到发旅客约1.82亿人次,日均到发旅客约50.3万人次,均为2010年的18倍;日均开行营业列车436.5对,是20 10年的13倍多。2023年4月29日,广州南站单日到发旅客86.5万人次,创下历

  广州南站开通运营以来,广州南站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站商圈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企业。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1年编制的《广州南站核心区城市设计》,广州南站周边约4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客厅与门户枢纽经济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极核、广州市南部中心区。

  “广州南站地区的发展变化与广州南站密切相关。”广州南站地区管委会新闻发言人戴维国介绍说,“最为密切的是广州南站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由香港新鸿基地产投资建设,如期建成后将直接推进广州南站核心区形成‘东商务、西交通’的发展格局,为整个南站地区发展带来里程碑式的变化。”

  “为适应客流不断攀升,近年来,广铁集团持续对广州南站进行升级改造,全方位提升车站的软硬件服务水平。”广铁集团客运部副主任王海权说。

  2016年至2022年,广铁集团先后对广州南站进站引导标识进行了三期改造,对空调系统进行两次扩容,对视频设备进行高清改造;2018年,广州南站一层中转换乘区开工建设,这部分面积约2.8万平方米,较原先换乘区候车人数增加三分之一,同时也有效解决换乘客流和进站客流对冲的问题;2022年,广铁集团按照大站提质计划,对广州南站的服务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

  为了给旅客提供“全程服务”,广州南站加强与广州地铁、广州白云机场的合作,打通与地铁的免检换乘通道,设立“空铁联运”品牌服务点;增设3个快捷接客停车区,方便旅客使用。

  “2023年9月以来,我们组织技术力量,重点对广州南站及沿线站房雨棚钢结构、站台、厕所、屋面、照明等进行达标整治。”广州南高铁房建车间主任梁炳才说。

  以往,广州南站在高峰期每天发送旅客40多万人次是常态,最高日发送47.2万人次。广州白云站开通后,广铁集团对广州地区的高铁运力进一步优化,缓解了广州南站的大客流压力。

  今年5月,广州南站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启用,面积近2000平方米,功能进一步完善。其中,新指挥大厅面积达617平方米,实现辖内47个客运营业站生产组织的统一调度指挥。同时,多项信息化系统融合程度、现场分析盯控作用进一步提升。(完)

  “在阿里云搬迁之前,办公楼租金4元/平方米/天可能都租不到,从中小企业发展来说,其实是不友好的。”上述人士表示,租金能下降,正好挤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泡沫。“从租售比来说,2.5元/平方米/天才是合理的。”

  2023年,高校毕业人数再走新高,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旧复杂严峻。但与此同时,一些生产制造行业缺工现象普遍,不少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

  核实相关信息后,编队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为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有效医治,编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了解病人具体症状,安排医疗队进行会诊,制定医疗救护方案,做好相关医疗救护准备。与此同时,编队调整航行计划,快速赶往与“粤电102”号商船约定的海域。

  吴政隆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完全赞成。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书写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局之年,我们要切实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2022年,余杭区提出将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从经济总量来说,余杭区已经多年蝉联杭州市GDP第一区,占杭州14.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量占杭州市1/3。

  据现场民众向环球时报透露,本次发生火灾的建筑原为香港“海员俱乐部”旧址,自2018年起,大楼由著名企业家郭炳湘旗下的帝国集团进行重建。

林柏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