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评论员观察)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2 06:48:29

  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善用文化之力,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在排练室里领舞《奔腾》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尽管姜铁红当天只是日常穿着,却将这段蒙古族舞蹈跳得潇洒恣意、韵味悠长,被网友评价“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更令人意外的是,作为这个经典舞蹈第五代领舞的姜铁红并非蒙古族人,而是朝鲜族人,编创这段舞蹈的马跃教授则是回族人。多民族文化交融交汇,结下艺术硕果,展现经久不衰的魅力。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新时代以来,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到借助对口帮扶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再到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务实的举措、有效的行动,筑牢了民族团结的根脉,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枝繁叶茂,才更显主干生机。近期,反映哈萨克族生活和文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国内走红,也在海外受到追捧,成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一扇窗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尽 情绽放,中华文化将越发光彩夺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厚滋养

  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工作落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在云南昆明盛高大城社区,汉、回、彝、白等20多个民族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每年邻里百家宴、火把节、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人应接不暇,邻里亲如一家。可见,社区是增情谊、促团结的有效物理空间,更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也应看到,如今各族群众对信息的交流、对文化的体验,很多都是在网络空间完成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并用好互联网,让网络虚拟空间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管华雨表示,最近几年市场遭遇的“黑天鹅”不断,2023年关注的国内主要风险依然是疫情,如果疫情多次反复冲击经济复苏进程,对市场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放眼海外,欧美快速加息缩表,对美债稳定性、日元套利交易以及欧洲主权债务都可能带来意外风险,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纵观历史,A股走势主要受国内经济和政策的牵引,相信A股恢复上升的态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strong>“曾经的梦想在心里,而现在的梦想在路上”</strong>

  2012—2022,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新时代十年踔厉奋发,镌刻着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铿锵足迹。

  余凯在1楼的麻将馆也要出售,与4楼的房子户型一致。当问及为何要将经营场所卖掉时,他似乎有些难言之隐,只是说“干够了”。根据余凯介绍,这个如意家园属于拆迁安置小区,几乎每家都有两三套房子,有些甚至有五六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非常亮眼。2022年1到11月,我国汽车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

  为使整体接种可以跟上病毒变异,张文宏建议,可以采用“两针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加强接种”的序贯策略,这一策略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综合效价有所提高,而他也表示,与同源和异源疫苗加强组相比,BA.2突破感染显著增加了中和抗体的滴度,且BA.2及其衍生变种和BA.4/5均保持了较高的中和活性。

杨佳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