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从南到北,驻华使节眼中的多彩中国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02 16:07:27

  中新社哈尔滨1月 28日电 题:从南到北,驻华使节

  作者   曾玥

  “俺来东北。”在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在出发滑雪前“飚”了一句东北话。

  过去一周,中国外交部举办“驻华使节龙江行”活动,来自1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2位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国际组织代表同行黑龙江。

  这片目之所及都是银白雪色的北国松花江畔,与岭南珠江之畔风光迥异。当听说记者是广东人后,新西兰驻华使馆代理政务参赞陈立恩露出惊喜的神色,随即切换语言,用粤语笑称自己“识听唔识讲(会听不会说)”。

  此前,陈立恩曾赴广东履职。3年的生活经历让她对以早茶为代表的岭南文化记忆犹新,以至于漫步在东北大地时,仍不忘用粤语提起,“我会‘饮茶’。”

  无独有偶,斯洛伐克驻华大使彼得·利扎克上周刚刚结束在广东的工作。当身处“雪城”牡丹江和“冰城”哈尔滨,跨越南北几十度温差的利扎克直言“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南北差异”。

  “我很享受在中国的旅行,并通过旅行了解这个国家的多样性。”利扎克说,“我喜欢了解中国,因为它丰富多彩。”脱下西装换上便服时,他总会佩戴一条蓝色为底、上有褐色篆书“福”字的围巾。这是一位中国朋友送给利扎克的礼物。

  每当户外活动,波兰驻华使馆经济部门负责人、公使衔参赞卡夏都会佩戴一顶白色针织帽,帽顶两端挂有两颗黑色毛球,形似熊猫。她说,自己曾在四川成都住了4年,“我喜欢这顶帽子,因为它让我想起了熊猫。”在她看来,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具有强大吸引力,十分有趣。

  来华6年,黎巴嫩驻华大使米莉亚·贾布尔游览过中国多地。此行前不久,贾布尔刚从海南三亚回来。“三周之后,我从中国的最南端来到了最北端,”从南到北的旅程让她对中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看到了中国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多元的文化、气候、活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白瑞谊也有同样感受。“在中国旅行真的很令人兴奋,因为每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说,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城市或者乡村,景观抑或美食,在中国不同城市的旅行总会给人带来独特感受,没有人能只通过一个城市的风貌想象中国全貌。

  从北国到南缘,从东方到西方,这个冬天哈尔滨文旅走红海内外。跨越温差和时差,各方文化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在哈尔滨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完)

<a><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5/1151362389.jpg" alt="" /></a>

  刘朗认为,宠物行业发展已经走进“深水区”。兽医人才短缺,从宠物品种培育到专用食品、用品的标准规范缺失,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存在难以形成有效衔接配合的情况,面对行业的一些不确定性,更多资本方还在持观望态度。

  卢宠茂在开幕仪式上致辞时表示,在推出《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后,是次研讨会再次显示特区政府推展《蓝图》内各项重要措施的决心。卢宠茂提到,过去三年,疫情为全球的公共医疗体系带来挑战,亦突显社区基层医疗系统的重要性,显示有关改革迫在眉睫。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15日从水利部了解到,水利部日前公布了“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南泥湾渠、密云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和白鹤滩水电站等117项治水工程入选。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指出,《JUZI汉语》App作为一部融媒体辞书产品,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可以结合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用户词典使用中的痛点,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他呼吁海内外的专家、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建共享,携手共同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及国民身份认同的重任,必须具备专业能力、秉持专业操守。”蔡若莲说,特区政府将组织更多在职教师赴内地探访学校、参加专题研讨会、参观企业和文化设施等,让教师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了解国家最新发展,提高育人能力。

陈淑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