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机遇湾区,机遇港澳”: 湾区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15 06:54:29

  早上广州饮茶,下午香港看展,晚上住在澳门……身处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便利着三地居民。这背后有“硬联通”的作用,也有“软联通”的驱动。

  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让大湾区居民出行更加快捷;移动支付让港澳居民少了兑换货币的烦恼;“湾区标准”保证质量,让消费更放心。

  内地居民热衷去港澳消费,港澳居民“北上”热度不减。数据显示,2023年约有5300万人次香港居民“北上”内地;今年1月至5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已经突破1000万人次。

  打造优质生活圈,先天优势是基础。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这是与生俱来的优势。舞剧《咏春》在港巡演受热捧、音乐剧《雄狮少年》粤语版受邀参加香港艺术节……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有助于彰显独特文化魅力,进一步促进湾区人心相通,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教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从高等学校学科的互认、图书馆资源的联通、历史古迹的保护、文博机构的联动、文化设施的共享,到影视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制作以及艺术展演的联通,粤港澳在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文化交流合作空间巨大,“人文湾区”加速推进。

  打造优质生活圈,政策是保障。大湾区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特殊性,打造优质生活圈,政府必须考虑到三地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港澳23类专业人士经备案(登记)即可在前海执业,南沙出台港澳专业人才在内地申报职称规范性文件,湾区人才流动更加高效;设立“跨境通办”服务专区,逾50项政务服务可实现跨境通办;持居住证的港澳居民子女在粤就读政策已实现各学段全覆盖,港澳居民子女入学更加便利……一系列民生实事,让三地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探索跨境综合民生项目,“澳门新街坊”项目集居住、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 功能于一体,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出一个全方位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大到可以直接在内地享受澳门的教育医疗等,小到可以收看澳视澳门频道、购买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这都是横琴与澳门在不断沟通中所做的探索,一系列细节,体现着政府的担当与作为。

  文化底色铺垫,政策红利加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目前,在粤工作的港澳居民已有20万人,未来会有更多港澳居民融入湾区,这也考验着大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可持续的优质生活圈,让居民心情更舒畅、生活更便捷,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会不断给出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杨成长认为,首先,要发挥券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对于中小微民营企业而言,直接投资发挥着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券商要加大对项目的甄别力度,不能让民企优质项目出现资金断裂的问题。

  指导老师陈亚露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19年,南艺后街开街后,她和同学在此成立了舞蹈工作室。陈亚露说,选择在此创业,看中的正是这里文化产业良好的发展氛围。走进3000多平方米的“双创基地”,一间间小型工作坊、创作室构筑起孵化土壤。目前共有29个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从这里起步。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董事长田学华介绍,根据合同,该项目列车为动力集中式的高速内燃动车组,采用7辆编组,最高运营时速200公里,构造速度22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速度等级最高的内燃动车组。列车将根据阿联酋国家铁路运营需求,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打造,满足阿联酋当地高温、风沙等特殊运行环境。列车设一等座、二等座和家庭区,将配置先进的空调系统、车厢WiFi、充电接口等旅客设施,并配备智能化运维系统,提供舒适智能的旅客服务体验。

  日前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赛后)》指出,北京冬奥场馆深入实施赛后利用计划,推动所有场馆全面对公众开放,组织开展丰富的群众性健身体验活动,积极申办各类高水平冰雪赛事,开展多业态经营,转化为带动发展的新动能。

  这样的情感投射,固然有助于凝聚全社会反腐败、扫黑除恶的力量,形成一种普遍的正义诉求。但若总是让民众有挫折感、饥渴感,并在影视剧中寻求解脱,恐怕有悖于拍摄这样一部大戏的初衷。

  在海外华文学校的课堂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贯穿始终的主题。春节期间,写福字、写春联、做灯笼……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的活动丰富多彩,年味儿十足。

李婉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