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肥胖隐藏哪些风险?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27 22:52:33

视频:国家卫健委:超重肥胖问题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亟需加强干预来源:中国新闻网

  肥胖背后隐藏疾病风险

  今年5月,第十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科学大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约10.4%的6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在会上介绍,肥胖是糖尿病、肿瘤、骨关节疾病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维持健康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超重肥胖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升高12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卫兰香向中新健康表示,肥胖大多是饮食摄入过多,生活不规律、或者疾病引起身体内分泌的变化后,身体出现肥胖,而这类人群常常伴有甲减、胰岛素抵抗、月经异常、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痛风、脂肪肝等疾病。

  卫兰香提到,如果一个人连续两个月、三个月 都是比原来更少吃,运动更多,体重还不降,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超重人群可通过体重管理回归健康

  据悉,“体重管理年”活动围绕学生、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职业人群、孕产妇、老年人在内的五类重点人群,提出一系列体重管理规划。

  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将指导各地按照规范,免费为城乡0至6岁儿童提供相应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指导,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国家卫健委还将推广应用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

  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将牵头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高校也将开展大学生健身活动,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科学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选修课程。

  另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指导作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定期测量老年人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表示,大多数超重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群属于能量过剩型肥胖,可以通过体重管理回归健康体重,获得健康效益。

  减重没有捷径,专家提倡体育运动碎片化

  中新健康注意到,近年来,减重需求兴起,产业链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如诺和诺德宣布其减重适应症药物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其他药企也积极投入研发和生产类似药物。有投资机构估计,到2030年,全球减肥药市场的规模将飙升至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00亿元)。

  专家指出,肥胖的发生涉及复杂的机制,既有遗传因素,又受到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影响,还有现代社会的环境因素。因此,减重也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程。超重者不能仅依赖减重药达到治疗目的,还应积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基础性疾病等。

  《自然》杂志旗下的Nature Portfolio近期发文,研究发现,相比平时不锻炼,每周450分钟的快走与多活4.5年有关,经常锻炼能增强免疫系统,预防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然而,全球25%的成年人达不到世卫组织推荐的每周运动量: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或75-15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如跑步)。

  记者近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文件,对常态化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作出制度安排。

  疫苗的广泛接种一定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疫苗对脆弱人群的保护,将是我们降低医疗挤兑、战胜这场疫情的关键。

  12月5日下午,江西省卫健委网站发布《江西省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措施的公告》。公告指出,除规定的重点岗位人群外,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其他人员实行“愿检尽检”。各地要合理布局核酸检测点,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

  仇某在卫国戍边官兵誓死捍卫国土的英雄事迹被报道后,为博取眼球,使用其新浪微博账号“辣笔小球”(粉丝数250余万),先后发布2条微博,歪曲卫国戍边官兵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同志的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上述微博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引发公众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截至仇某删除微博时,上述微博共计阅读量20万余次。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认为应当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追究被告人仇某刑事责任,同时请求判令被告仇某通过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及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strong>中新社记者:截至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一周年。值此之际,中老铁路首列全铁路运输水果冷链班列通车,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优质农产品输华正式开启铁路时代。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strong>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8834022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463977例(出院100251例,死亡10806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19例(出院791例,死亡6例),台湾地区8369226例(出院13742例,死亡14478例)。

傅希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