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五递表终过聆讯,嘀嗒出行率先冲向IPO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13 23:28:32

尹锡悦主张“大妥协”,日方态度很微妙213hm红猫大本营请点击这,

  近年来,平台司机增长速度超过乘客和订单量。

  等待近4年,6月12日根据港交所公告嘀嗒出行通过了聆讯。除了嘀嗒出行获得上市进展,今年以来如祺出行、曹操出行等平台相继提交招股书,此外享道出行也有IPO的计划,出行行业迎来上市潮。

  平台通过上市补充了竞争的“弹药”,但在合规化、竞争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五次递交招股书

  嘀嗒出行首次交表需要追溯到2020年。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随后在2021年4月13日,嘀嗒出行更新了招股书。此后,嘀嗒出行的上市一直处于停滞状态。2023年2月20日,嘀嗒出行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依然没有下文。2023年8月30日,嘀嗒出行再次递交了招股书。

  今年3月19日,嘀嗒出行第五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嘀嗒出行营收分别为7.8亿元、5.7亿元和8.2亿元。经调整利润分别为2.38亿元、8471万元、2.26亿元。

  对于嘀嗒出行屡次冲击上市,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对第一财经表示,对于嘀嗒出行来说,上市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手段,通过上市可以筹集资金、整合资源、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此外上市有助于提升嘀嗒出行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此前嘀嗒出行多次递表,但并未获得通过。这可能是由于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公司业绩等多方面因素。

  第五次交表后终于通过聆讯,陈礼腾认为是上市委员会对其公司治理和运营能力、财务表现、市场地位、业务模式以及市场前景的认可。从业务路线看,嘀嗒出行以顺风车为切入点,避免了和滴滴、曹操出行、T3出行、享道、如祺公司等网约车公司的直接竞争,走出一条小而美的垂直化道路。嘀嗒出行专注于出租车与顺风车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属于“轻资产运作”模式。得益于该模式,嘀嗒出行展现了较好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嘀嗒出行在后续发展上也面临挑战。目前,嘀嗒出行业务包括顺风车、智慧出租车、广告及其他服务等。从收入结构看,嘀嗒出行对于顺风车业务的依赖正在加重,2021年顺风车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为89%,2023年这一数据升至95%。

  在业务单一化之余,近三年嘀嗒出行的服务成本占比不断提高,而毛利率逐年下滑。过去三年,嘀嗒出行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80.9%下滑至2023年的74.3%。陈礼腾认为,单一的业务也使嘀嗒出行抗风险能力有所欠缺。就目前来看,智慧出租车服务服务规模较小,还需加快步伐。

  多项业务数据显示,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出租车业务上面临挑战。2021年,嘀嗒出行提供给私家车车主的补贴占总服务成本的5.9%,2023年占比上升至13.8%。嘀嗒出行表示私家车车主的补贴增加,主要是由于平台战略性地加大对私家车车主的营销力度,以激励司机在平台上提供搭乘服务。

  此外,合规仍是出行平台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嘀嗒出行此前在招股书中表示,国内顺风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快速发展。相关法律及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不直接适用于嘀嗒的业务模式以及顺风车及智慧出租车服务。自2020年起,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累计接获57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后续已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由5000元至30000元不等,共计约为55万元。

  出行公司上市潮

  除了等待4年通过聆讯的嘀嗒出行,近期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其中如祺出行曾在2023年8月递交过招股书,在今年3月再次递交了招股书。此前享道出行也曾表示将在2024年启动IPO。

  对此,陈礼腾表示,出行平台纷纷冲击IPO的行为存在多重原因。原因之一是网约车企业在过去的运营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亏损,通过IPO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推进业务的发展。

  以曹操出行为例,2021年至2023年,平台收入分别为71.5亿元、76.3亿元和106.7亿元,三年来的经营亏损分别为28亿元、18.7亿元和15.8亿元。

  2021年至2023年,如祺出行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3.7亿元和21.6亿元。三年来的经营亏损分别为6.8亿元、5.6亿元和5.9亿元。

  陈礼腾表示,IPO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部分网约车平台到了发展转折点。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IPO市场也逐渐活跃起来。

  不过,从招股书看,当下出行市场面临着较大的竞争。

  以如祺出行招股书公布的数据为例,近年来平台司机增长速度超过乘客和订单量。2021年至2023年,如祺出行月均活跃司机规模分别为1.19万名、1.86万名和3.68万名,2022年和2023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6.3%和97.8%。2021年至2023年网约车平台日均订单量分别为12.6万单、18万单和26.7万单,2022年和2023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3.3%和47.6%,这意味着司机增长速度远超订单增长速度。

  因此,司机对于收入下滑的感知更加明显。有网约车司机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的收入与几年前刚入行之际相比下滑了不少,目前每个月的到手收入相较于2020年少3000元左右。以30公里的订单为例,该司机表示过去30公里的订单到手在60元到70元之间,现在同样的里程到手在50元左右。

  网约车行业的竞争也波及到了出租车行业。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 2021年至2023年,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年和2023年出现了亏损。对此,嘀嗒出行表示主要是由于2021年和2022年疫情期间促成的出租 车网约搭乘次数减少。此外,2023年平台上的月均活跃认证出租车司机人数减少,原因是平台未增加补贴来吸引用户,而大量司机涌入网约车行业,导致车费下跌、可供乘车量过剩,加剧了出租车网约服务面临的竞争,从而对嘀嗒服务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对于聚合平台的依赖在加深。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平台履行来自第三方出行服务平台的订单量不断增加,第三方平台订单由2022年的1870万单大幅增加至2023年的5700万单,占总单量的比重从2022年的28.3%增加至2023年的58.6%。曹操出行也表示通过各种聚合平台实现了订单规模的迅速提升。

  不过相较于自营平台,聚合平台存在更多需要整改的问题。今年5月,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召开网约车行业聚合平台工作会议,通报了近期反映的订单层层转卖情况,并对各聚合平台提出要求,要求做好自查自纠,对存量接入平台、车辆、人员做好资质核查、建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依法依规经营,禁止订单转卖,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保障司乘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