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金湾再放“大招”揽人才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7-03 11:25:36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治家

  全市率先

  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范围

  发布会针对近日金湾区出台的《珠海市金湾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人才引进及入户工作的通知(试行)》与珠海市金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珠海市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出台的《金湾区新就业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一减”实施方案(试行)》进行解读和说明。

  根据《关于做好人才引进及入户工作的通知(试行)》,金湾区在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再度放宽了人才引进核准条件。2022年9月1日,金湾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放宽产业人才引进核准条件。原政策实施后,已引进5887名产业人才。这次推出的人才引进新政,在入户对象、核准条件、年龄、社保缴费时限等方面进一步放宽。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新政策同原政策相比,门槛更低、覆盖面更广。入户对象范围由企业职工扩大到金湾区管理范围内各类人才,首次将新业态从业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范围,社保缴费时限由六个月调整为一个月,新增了“居住入户”条款等诸多真招、实招。

  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表示,对于人才引进只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金湾区管理范围内就业创业,比如创办个体工商户,从事网约车、送餐、快递物流工作等;二是年龄在18周岁以上,男性年龄在58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8周岁以下;三是在金湾区管理范围内缴纳珠海市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满一个月。

  居住入户

  为奋斗者提供入户渠道

  此次人才入户新政还新增了“居住入户”条款,18周岁以上公民只需在金湾区管理范围内拥有自有房产即可入户。

  据了解,政策中所指“自有房产”是指具有完全产权的成套住宅,不包括商铺、厂房、仓库和其他非居住用途的房产,可以是申请人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单独或者共同拥有,也可以是申请人本人与政府或者与本市引进高校共同拥有。

  据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新增居住入户这一条款,一方面对已经居住在金湾、一直为金湾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引进渠道,另一方面也是为男性年龄超过58周岁、女性年龄超过48周岁仍有意愿继续为金湾的发展而奋斗的这部分人才提供了入户的渠道。

  真金白银

  青年人才租房2年 最少可省5万元

  针对人才落户后最关心的居住问题,金湾区同步出台的《金湾区新就业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一减”实施方案(试行)》让人才“安居”更“安心”。这项政策是金湾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的对新就业青年人才提供入住人才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优惠政策,首年免收租金,次年收取同区域同类型品质市场商品住房租金的30%。

  新闻发布会现场,金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面对记者“现场算账”:按普通人才入住100平方米以下住房为例,以商品房月租2500元为例,2年租金为6万元;现行人才住房政策租金6折,2年租金为36000元;而“一免一减”政策首年免租,次年租金3折,2年租金共9000元,比商品房便宜5万多元,比现行人才住房政策住房便宜近3万元,折扣力度相较之前大了很多。

  实际上,根 据方案,如获评珠海市高层次人才,对应配租面积为顶尖人才(200平方米以下)、一类人才(160平方米以下),享受的优惠福利

  据了解,新就业青年人才是指自2024年7月1日后首次引进到金湾区就业的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包括在金湾区依法注册纳税的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全职新引进的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学历、中级(含)以上职称、技师(含)以上国家职业资格的人才,同时人才需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

  对此,外媒认为,中国努力建设有利于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体系,寻求加入高标准的经贸协议,将进一步提振2023年的市场预期和全球企业信心。尤其是在当前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的“避风港湾”和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大市场“不可替代”。

  “《方案》对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提出的目标,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产业上下游发展,契合公司在天然气装备、氢能装备业务领域的发展需求,有望为公司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厚普股份证券事务代表陈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承建了多个国家级、省级氢能典型示范站,同时,公司氢能业务已成功在马来西亚、西班牙等海外市场实现项目合作。

  此外,卢拉还签署一项安全法令,加强对首都巴西利亚联邦区的安全保卫,以期尽快结束非法闯入公共建筑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暴力行为,该法令将一直持续到1月31日。

  有业内分析认为,伴随获批药物数量增加,将对Paxlovid的未来定价形成压力。

  该报列举了多家外国商会以及外企赴华投资的强烈意愿。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预计,外国企业高管将从2023年开始纷纷到访中国。日本某大型制造商的一名高管也表示,他和同事将很快前往中国,“中国是你需要与之保持联系的国家,许多人都渴望到那里去”。

  “希望政府多扶几下,再帮几把”“希望政策红利持续加码”……面对疫情冲击,不少企业期盼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

沈皓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