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彭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更广阔道路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29 04:31:16

  中新网大连6月28日电(记者 左宇坤 刘超)6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召开。这场被喻为“世界经济风向标”的论坛,持续释放着各方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信号。

  “现阶段,高水平的开放和市场化的改革,应该联系得更紧密。”论坛期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改革和开放还是中国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两翼,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早日实现。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别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改革和开放一直是相伴相生、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所以开放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彭森表示,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开放则是对涉外领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生产关系进行破除。

  彭森认为,改革是推动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源。中国想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步入全球强国的前列,特别需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在他看来,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我们一切改革的最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

  进一步讲,市场化改革说到底就是要素市场化配置。这包括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些基础性制度,比如产权制度、竞争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

  “上述制度的完善,以及建立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和建立有活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主体等,都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彭森说。

  彭森表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最主要的议题就是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做出一系列决定。“期待一系列新的举措会给中国新一轮改革开辟新的局面,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新质生产力是各方聚焦的高频词。不少与会嘉宾认为,中国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提高自身发展的质量和韧劲,也为全球经济增添 新的活力。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彭森看来,新质生产力本质就是先进生产力,核心就是创新。

  新质生产力从何而来?首先来源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其次来源于产业深层次的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对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彭森认为,只有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彭森十分看重新旧动能转换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他表示,面对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机遇和调整,中国政府已经确定了诸多重大工程,落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方面。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目前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彭森强调,新质生产力和新一轮技术革命,对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巨大的潜力。(完)

  几乎正如前文中提到的,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对2022年我国气候年景的预测。

  整体而言,配售股份(又称“供股”)是港股公司再融资最主流的方式之一。

  纠治餐饮浪费问题绝非一时之功,必须纠树并举、久久为功。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要注重从思想根源、制度机制上发力破解,抓出习惯、化风成俗。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从党员干部抓起,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推动模范践行“光盘行动”,无论在公务活动用餐,还是在操办婚丧喜庆、日常聚餐、个人消费中,都做到自觉反对浪费,持续涵养节约习惯。立足职责移风易俗,推动文明餐饮理念进餐厅、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进家庭,大力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等不良风气,让节俭用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要健全反对餐饮浪费的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把纠治公款餐饮浪费的要求进一步体现到公务接待、招商引资招待、国有企业商务接待、单位食堂用餐等制度中,明确细化有关规定。推动完善餐饮行业反浪费的政策规定、标准体系、奖惩机制等,为市场主体执行、监管部门执法提供操作性强的政策依据,不断把制度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7日电 国家移民管理局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移民管理主要数据和工作情况。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林勇胜在会上介绍,2022年全年累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963.8万架(列、艘、辆)次,出入境人员1.157亿人次,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6463.5万人次,港澳台居民4659.1万人次,外国人447.3万人次。

  记者发现,这类“混合产品”绝非偶然,多名消费者表示,在购买的边角料食品中发现过“不明产品”,有些同一包装内的食品吃起来口感味道也相差很多,不像是同一批次、同一生产线生产的食品。

  对于“资产荒”,秦表示,一方面,与委托客户就资产负债管理、偿付能力等需求进行深入的沟通探讨,在多元目标下适当调整配置结构,获取期限溢价的同时减轻久期匹配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开拓视野,寻找稳定分红的权益资产配置机会。近年来公司加大了优先股、永续债等的配置力度,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配置,这些举措都旨在努力稳定净投资收益水平。

王淑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