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科学家藏北高原探寻地球科学奥秘

来源: 南方网
2024-07-03 09:58:57

  中新网成都7 月2日电 题:六旬科学家藏北高原探寻地

  记者 贺劭清 何浠

  “在常人眼里,这就是一块寻常的石头,但在我们地质学家眼里,每一块石头都记载了一段精彩的地球演化故事。它可能诠释着曾经存在的一片海洋、一条山脉,也可能是广袤的沙漠戈壁。”2日上午,年过六旬、有40多年党龄的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院长王剑教授在成都手握从藏北高原采集的化石告诉记者,这些石头记载着丰富的古地理、古环境信息,它们与地球演化、生命起源、资源能源形成及人类生存环境研究密切相关。

  藏北高原是举世闻名的高寒缺氧“生命禁区”,这里也是上天赐给地质学家最珍贵的天然实验室。1995年,王剑结束中国南极考察队科考后,就开启了藏北高原地质考察与研究之路。从此,王剑在这片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孜孜不倦地探寻地球科学奥秘。

  为了探寻地球演化、资源能源形成、环境气候变化,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王剑在藏北高原组织实施了全球海拔最高的第一口科学探井——羌科-1井。“通过科学钻探,可以更好揭示青藏高原沉积盆地深部的地下结构构造,获取丰富的地质参数与珍贵的地下样品,同时也检验和完善已有的认识和模式。”王剑介绍。

  在藏北高原进行施工并非易事,科研人员需要克服高寒、缺氧等一系列挑战。王剑回忆,最初实施羌科-1井工程,团队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冬季气温零下四十摄氏度,含氧量只有通常环境的40%左右,呼出的水汽瞬间就会凝结成冰。除了工作者要经受高寒考验,许多设备在极低温的条件下还会失灵。

  在王剑的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60多本“野外考察记录本”,这些记录本记载了他多年来的辛勤付出与收获。他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60余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地质调查专项工程、省部级科研项目等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科研专著20多本。目前,王剑和团队正承担着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任务。

  在王剑看来,地球科学以“百万年”为时间单位,以“光年”为空间距离,在“石头”中遨游浩瀚而古老的地质时空,服务于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与宜居地球环境研究,是地质学家的浪漫。

  “如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野外科考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北斗卫星运行后,解决了通信联络这一难题。”王剑介绍,除了科考条件的变化,中国地球科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并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王剑的高原地球科学研究之路从未停止。就在今年农历正月,王剑还带领团队再次踏上藏北高原。王剑说,不久后将迎来开学季,又一批地质学专业大一新生将进入校园,推开地质学的大门。他希望学生们学一行爱一行,要有水滴石穿的钻研精神,“水滴石穿有两层含义,一是持之以恒,二是始终把力量凝聚在一个方向。”(完)

  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人才房十年以后才能上市交易,产权是受限的,而十年以后到底房价怎样,十年以后增值收益到底怎么分配,深圳人才房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规则。

  事实上,今年开年以来,各大电商平台就越发“内卷”。京东再启百亿补贴,打响价格战;阿里方面也快速上线“五星价格力”和“99特卖频道”,将“价格力”列为今年的重要战略之一。

  《环球时报》记者4月12日晚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4月12日晚21时,正在运行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获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2年5月,《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发布,指出到2025年,沈阳市建成东北地区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中心城市,同时提出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口规模突破1000万人的“三个一”目标。

  13日上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瞻仰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细看图片实物,追忆峥嵘岁月,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党政代表团表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艰苦卓绝,百年巨变举世无双,要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彰显学深悟透、感恩奋进、实干争先。

  马克龙还透露,尽管对华态度有所不同,他与美国总统拜登对“开放的印太地区”有着共同的愿景。“我可以告诉的是,虽然目前局势紧张,但他(拜登)仍希望避免任何(紧张局势)升级。”

郭秉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