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大动作!上半年约4360亿元借道ETF进场,这些低位板块正被机构疯狂抄底(附名单)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29 15:47:08

  6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市场涨跌互现,创业板指领跌。纵观今年上半年,虽然A股走势分化,但主力资金却加速进场布局。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商品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约4360亿元。

  上半年约4360亿资金借道ETF进场

  资金动向上,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8只ETF获资金净流入超百亿元。

  其中,前四名均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净流入超800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流入超700亿元,嘉实和华夏的沪深300ETF净流入额均超500亿元,4只上半年合计净流入约2800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南方中证5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上半年分别净流入301亿元和284亿元。

  资金净流出方面,科创50ETF、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互联网ETF上半年分别净流出66.65亿元、36.07亿元和34.3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有9只ETF净流出额超20亿元,跟踪指数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港股互联网等科技板块。

  整体看,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商品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约4360亿元。

  对于当前市场,有券商表示,6月市场走出了单边下跌行情,伴随持续低位的两市成交量,市场情绪较上月有所减弱,技术面看,2930点上方有概率企稳,权重发力及成交量有效放大可视为拐点信号出现,随着交易时间进入7月份,或催发中报修复行情,投资者可提前布局。

  资金看好游戏、证券、医疗行业

  从行业主题ETF上看,上半年有7只ETF净流入逾10亿元,其中游戏ETF、证券ETF和医疗ETF分别净流入21.74亿元、16.98亿元和16.65亿元。

  在资金流出方面,上半年有9只行业主题ETF净流出逾10亿元,其中芯片ETF、半导体ETF和新能源车ETF分别净流出资金27.5亿元、25.2亿元和20.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ETF(512170)最新收盘价为0.297元,上半年累计跌幅24.04%,是目前市场中唯一一只价格不足0.3元的ETF。不过,资金却持续看好进场,该ETF最新份额升至732.07亿份,创历史新高。

  有券商表示,集采规则趋于成熟,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可在集采下快速放量,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供应链优势、性价比与本土临床创新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集中度提升,维持行业“领先大市”评级。其中,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

  美股相关ETF获资金追捧

  跨境ETF方面,上半年,纳指科技ETF、标普500ETF、纳斯达克指数ETF分别净流入47.8亿元、35.34亿元和2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纳指科技ETF上半年累计大涨58.13%夺冠!

  而多只港股相关ETF则被资金抛售,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互联网ETF净流出资金均超30亿元。

  6月,美股英伟达一度荣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的宝座,有市场分析师认为 ,在未来一年,英伟达、苹果和微软将成为科技行业4万亿美元市值的争夺焦点。

  有机构预测,美国股市在2024年的强劲开局势头将延续至下半年,得益于坚实的盈利基础、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的结束以及经济的强劲表现,美国股市在未来数月仍将得到提振。

  对于港股,有券商认为,当前恒生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中低区间,中长期配置价值较高。重点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国内基本面的积极信号。重点关注央企在改革背景下的配置价值。此外,美联储大概率于年内开启降息,对于利率更为敏感的创新板块有望受益,建议重点关注互联网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板块。

责任编辑:郝欣煜

  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分列前两位,二者的市占率加总为50.7%。其中,比亚迪电池的装机量达到60.6GWh,同比增长168.3%,位列全球第二,市占率13.6%。

  <strong>打造便捷春运,让“流动的中国”更顺畅。</strong>春运见证着时代变迁,记录着社会发展的铿锵足迹,从“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到时速飞快的高铁,从彻夜排队买票到手机即时购票,从人工验票到刷身份证、人脸识别检票……科技赋能春运,让出行体验更便捷、更美好。今年春运,面对可能出现的大幅增长客流,为确保人民群众有序出行,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运输企业已做好多方面准备,推出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新措施,让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成为春运利器,在“硬核式”科技加持下,必将让出行之路更顺畅。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2/28/12796786698346733296.jpg" alt="" />

  1月12日,河北秦皇岛市民苏维娜正在制作“新年兔”花馍。苏维娜是一名宝妈,自2015年自学花馍制作开始,每逢佳节都会蒸各种花馍分享给亲朋好友。2022年,她曾以“冰墩墩”和“雪容融”为原型,用南瓜、菠菜、牛奶、蝶豆花、甜菜根等食材,蒸出颜值与美味兼具的软萌“冰墩墩”和“雪容融”花馍。

  坚持就业优先,实现从“能就业”到“好就业”迈步。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任何时候都要抓好;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让大家把手里的“饭碗”端牢,实现从“能就业”到“好就业”迈步,关键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新业态、新产业发展,让新增市场主体成为促进就业的“活水源头”。促进就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坚持就业优先,科学认识到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经济市场更有活力,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实现能就业、好就业,不断增加经济收入。

  (二)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是由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浪费造成的。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复制西方国家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根本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底线;贯彻全面节约战略,通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撑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杨宗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