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可持续金融与金融可持续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02 15:45:32

  来源: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可持续金融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对应的概念,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较为广泛,也有一定的包容性,所以可持续金融也是一个涉及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以及治理体系的金融领域,绿色金融(包括转型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以及社会责任投资、影响力投资、ESG投资等都纳入其中。

  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球的共同诉求,可持续金融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在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可持续金融自身如何实现可持续也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围绕可持续金融与金融可持续谈三个认识。

  发展可持续金融意义重大

  不断壮大可持续金融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我将从五个方面说明可持续金融重要性:

  ◎ 第一,可持续金融是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主线的继续,更是发展要求的提高,即实现发展的高质量。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实现三大转型:

  1.发展引擎转型,要从过去传统优势转向科技创新;

  2.发展方式转型,要从过去的较多关注经济增长到更注重可持续发展;

  3.发展要素转型,要充分重视数据要素,它既是一个经济的核心要素,又可以为其他已有的四大要素赋能。

  可持续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可持续金融来服务,可持续金融就是服务高质量发展。

  ◎ 第二,可持续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及需求变化,实体经济也在不断变动,企业经营、产业体系、经济结构都在持续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落到微观主体就是可持续经营,企业的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和创业创新的小微企业、社会微弱群体等,都需要可持续金融的支持。

  ◎ 第三,可持续金融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金融强国战略可以归结为“86655体系”,“8”是金融体系发展“8个坚持”,明确了金融强国的方向、原则和基本路径;第一个“6”是指构成金融强国基本框架的6个强大的核心要素;第二个“6”是指金融强国建设的六大体系,是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一个“5”是指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体系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第二个“5”涉及金融强国软实力的金融文化的五个方面。

  在这个“86655”体系中,可持续金融是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发展可持续金融是为建设金融强国增添力量。

  ◎ 第四,可持续金融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领域。

  从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行动的角度来看,需要推进可持续金融的国际合作,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变革。

  应推动中国可持续金融和全球可持续金融形成更多互动、合作,更多参与全球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制度建设,这也是中国高水平金融开放和制度型开放的重要领域。

  ◎ 第五,可持续金融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金融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过去四十多年来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也需要与时俱进。

  可持续金融能把金融资源配置在可持续领域,既反映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强国需要,同时也一定会拓展整个金融服务的空间,提升金融行业的战略地位。

  可持续金融需要可持续

  可持续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但金融自身需要可持续,否则支持可持续发展就会落空。实现金融的可持续需要关注以下五点:

  1

  健全可持续金融的基础设施

  对于可持续金融这样一个重要的金融领域,一个能给当下金融发展带来新机遇的领域,我们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好。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在不断加快的过程当中,但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做绿色金融还是普惠金融以及社会责任投资、ESG投资等,都能感觉到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和健全,如相关的指标体系、核算体系、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的问题,还有数据和监管政策,等等。这些基础设施都需要逐渐健全起来为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打好基础,否则可持续金融无法实现可持续。

  举例来说,现在绿色金融出现“漂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没到位所致,将导致整个金融领域里正常的优胜劣汰机制被破坏。

  2

  完善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机制

  可持续金融作为新兴领域,需要完善其发展机制。可持续金融与其它传统的金融领域相比,有其基本特征,即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财务重要性和影响重要性,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内部性和外部性等,这些方面的特征在可持续金融领域里面非常地突出,它跟我们过去所做的地产金融、制造业金融或产业金融等不一样,我们需要根据其这些特征为可持续金融完善发展机制。

  在可持续金融、ESG方面我曾提出三大机制,就是国家战略规划及宏观政策对于微观主体的引导机制、实体经济部门对金融资源的引导机制、金融机构对于社会资金的引导机制,这三大机制的核心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形成市场与政府的有效协同。

  首先,完善我们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我们看到上海、北京、苏州等地从去年到今年,陆续发布了支持ESG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这就是政府在发挥营造社会环境、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的作用,再比如,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需要政府通过政府担保体系来为其增信。

  所以要完善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机制,政府在很多方面——无论财税政策、引导型基金还是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多作用。

  3

  改进可持续金融的服务体系和方式

  可持续金融领域其自身特点,不能用过去传统产业金融的方式来做可持续金融。比如碳资产、数据资产等新的资产形态,都需要金融行业不断调整改进我们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服务方式,才能服务好可持续发展,也为金融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4

  防范可持续金融 的风险

  防范风险是金融永恒的主题,在支持壮大、发展可持续金融体系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可持续金融风险,这也是可持续金融可持续的重要内容。

  比如,现在我们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一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的绿色贷款全球排名第一,绿色债券全球排名第二,不过我们的结构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绿色股权投资、转型金融的发展还比较缓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绿色金融当中有风险的业务以及同质化的问题等,对于绿色金融其绿色含量到底怎样的判断也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再比如说普惠金融信用风险的问题怎么防范?等等,都需要我们去充分认识并做好防范,可持续金融才能稳步发展。

  5

  优化可持续金融生态

  可持续金融因其与其它金融领域内容不同,其生态体系也与其它领域有差异,优化生态体系对可持续金融发展非常重要。

  促进可持续金融与金融可持续的良性互动

  这涉及很多内容,需要我们做深入的研究,比如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要建设可持续金融学,这都对形成可持续金融与金融可持续良性互动非常重要。但事情是人做的,关键是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的人要走好五路,闯过五关。

  ◎ 第一是理念支撑之路,过好“价值关”。

  没有理念、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我想可持续金融一定是发展不好的,因为可持续金融就要兼顾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 第二是付诸行动之路,过好“知行关”。

  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不能谈可持续发展大家滔滔不绝,但要付出行动却踟蹰不前。

  ◎ 第三是应对挑战之路,过好“难易关”。

  可持续金融发展充满了很多挑战、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勇于面对,努力克服困难。

  ◎ 第四是持续前行之路,要过好“长短关”。

  可持续发展包括双碳目标都是几十年的艰巨任务,要做好长期推进的准备。

  ◎ 第五是不断取舍之路,要过“得失关”。

  推进可持续金融当中我们会面对很多的取舍,有得必有失,该如何取舍?

  当然走五路过五关不是个人孤立独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队伍会越来越大,我们形成合力,共同肩负重任,不忘初心,共同前行,所以我想这就是真正用行动去促进可持续金融与金融可持续的良性互动。

  *本文为屠光绍在2024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内容。

责任编辑:郝欣煜

  所谓“强迫劳动”的泛化使许多国家的众多产业被卷入该法案,美国的西方盟友也遭受重大利益损失,引发国际社会不满。因此,该法案在持续实施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引发盟国政府、跨国企业和本国居民的强烈抵制。

  全国两会将分别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召开。近日,西安、福州、郑州、厦门、上海等多地铁路部门发布进京列车“二次安检”提示,提示旅客提前抵达车站,准备好本人购票时所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以备查验,切勿携带危险品、违禁品。

  就在几天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24日发布题为“中国战机与美国海军军机在南海(上空)对峙”的报道进行炒作,曝光美国军机带上美媒记者窜扰中国南海岛礁时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警告一幕。有军事观察人士表示,类似视频恰恰反映出美方是导致南海局势紧张的根源,美军机“不远万里”到中国家门口频繁挑衅滋事,这种“寻常的周五”也恰恰展示出美军经年累月在南海进行的高强度抵近侦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备受关注。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产0.5%,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美国媒体更是“绘声绘色”描述中国向俄提供武器清单。《华尔街日报》援引“匿名官员”的话称,“中国将出售巡飞弹和轻步兵武器及弹药给俄罗斯”。CNN称,“中国军工企业正秘密向俄提供直升机、导弹等武器零部件”。CNN甚至放言,“五角大楼已拍摄到中方向俄发货的印有军用标签的箱子”。

  “住房消费需求支持的提法,在这两年都有,但此次提及并非老生常谈。”严跃进进一步分析称,此次提及住房消费需求,是基于2022年房地产市场大降温的背景而提及的,针对性更强。唯有把住房消费需求提振了,其他房地产的问题包括头部房企金融风险问题等,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张晓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