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江智能拟2.4亿建厂聚焦电子主业 境外收入占比过半研发费率6.58%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28 09:00:07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张璐

  6月26日,豪江智能发布公告,子公司青岛豪江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简称“青岛豪江”)拟以自有资金2.4亿元,投资建设豪江智能电子工厂新建项目。

  此次,豪江智能电子工厂新建项目将聚焦电子主业,同集团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完善公司在电子技术产业的业务发展和布局。

  豪江智能前身为豪江电器,2017年公司以收购豪江电器资产的形式完成股改。目前,豪江智能主要从事驱动器及控制器研发制造,业务范围涵盖智慧家居、医养康复、智能办公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家以智能驱动的企业,豪江智能202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6.58%。

  目前,除了在国内加快产业布局外,豪江智能也正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全球化产业布局。2023年,其境外市场销售收入为3.94亿元,营收占比过半,达55.08%。

  拟2.4亿元建厂聚焦电子主业

  日前,豪江智能公告称,为进一步统筹规划发展业务,增强公司竞争力,完善业务布局,全资子公司青岛豪江拟以自有资金2.4亿元,投资建设豪江智能电子工厂新建项目。

  豪江智能表示,豪江智能电子工厂新建项目将聚焦电子主业,同集团智能驱动及控制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板块协同发展,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完善公司在电子技术产业的业务发展和布局,积极拓展新市场、新客户,增强盈利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实现长期战略目标。

  据了解,豪江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智能线性驱动产品研发、生产企业,2023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上市。

  近年来,我国智能线性驱动行业增速稳定,但是随着材料、人工、关税等各项营业成本的增加,行业内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豪江智能除了在国内加快产业布局外,目前也正推进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全球化产业布局。

  据悉,豪江智能拟投资2000万美元在泰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目前暂定于2024年5月进行工厂建设,将在建设完成后尽快进行试产。

  从该公司主营业务的销售区域来看,2023年,豪江智能境外市场销售收入为3.94亿元,营收占比过半,为55.08%;境内市场实现营收3.21亿元,占比为4 4.92%。

  智能家居板块贡献七成营收

  截至目前,豪江智能已完成在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工业传动等智能线性驱动主要应用场景的技术积累,形成了以智能家居为核心并逐渐向其他应用场景延展的业务布局。

  从业绩来看,2020至2022年,豪江智能分别实现营收6.24亿元、7.66亿元、6.6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8638万元、7345万元、6706万元。

  此后,豪江智能陷入“增收不增利”中。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收7.16亿元,同比增长7.65%,净利润4715万元,同比下滑29.69%;今年一季度,营收为1.98亿元,同比增长23.08%,净利润1260万元,同比下滑2.27%。

  对于增收不增利,该公司表示,去年智能家居和智慧医养板块保持良好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但子公司豪江电子由于人工成本和前期投资较大未实现预期效益以及公司由于上市费用及信息化软件投入等导致管理费用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导致研发费用增加,致净利有所下滑。

  从豪江智能2023年的营收构成来看,智能家居线性驱动系统实现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15.28%,营收占比七成,为公司业绩“主力军”,发展较为迅速。另外,智慧医养线性驱动系统实现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3.58%,营收占比为19.27%。

  作为一家以智能驱动的企业,豪江智能2023年研发投入达4704.8万元,同比增长15.35%,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为6.58%。

  截至目前,豪江智能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其中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

  豪江智能表示,2024年公司智能家居领域预期增速约20%,智慧医养领域预期增速约30%—40%,智慧办公领域预期翻倍增长,公司整体平均预期增速约20%。

责任编辑:杨红艳

  资料显示,新强联2020年7月登陆A股市场,公司上市后一直被视为A股市场“优等生”,2020年、2021年实现营收、净利均处于同比增长状态,不过2022年三季度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

  负债接续则意味着后续对于负债的工作要加快清理,包括负债的展期、债转股、资产出售以清偿债务等工作;权益补充意味着后续要鼓励各类优质企业积极做战略投资者,包括央国企、保险公司等企业,同时会强调对于企业资本金的注入和确保资金状况的稳健;预期提升意味着要不断修复投资者对于中国房企的看法,尤其是各类金融机构企业。严跃进认为,要不断减少企业违约的风险,同时强化今年房企销售的目标值,进而促进“金融-房企-销售市场”等渠道的顺畅。

  提起这些年来塔河流域的生态变化,才登巴就滔滔不绝——

  本报记者 窦瀚洋

  殷勇:固定资产投资,我们强调量稳质优,2022年投资超过8000亿元,1至11月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6%、58.5%。消费供给能力和品质显著提升,北京环球影城等消费新地标不断涌现,线上消费保持活跃,2022年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39.6%,创历史新高,直播电商交易金额超过1万亿元。

  新的一年,如何进一步稳住外商投资预期,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李俊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