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学者:“这是向中国学习建设经验的好机会”丨世界观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6-05 15:04:48

  中新网6月4日电(陈彩霞)“1974年,马中建立外交关系,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自此,两国友谊不断发展升温。”近日,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政治学者李佩敏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说道。

  2024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两国贸易额从建交时不足2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1902.4亿美元,增长了950多倍。中国连续15年保持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连续多年是马来西亚主要投资来源国。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马中两国的合作已拓展到许多领域,包括贸易投资、文化交流和能源等领域,双方合作成果显著,双边关系已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李佩敏说道。

  她表示,马来西亚是最早拥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是马中之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作为连通马来半岛东西海岸的主要交通干线,东海岸铁路的建成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提高相关地区旅客及货物的运输效率。

  “该项目促进了东西海岸的互联互通,也促进了铁路沿线的贸易、投资及旅游业的发展。通过马中铁路‘人才培训合作计划’,中国还给马来西亚当地人民培训,传授铁路技术、运营及风险管理等知识,这是我们向中国朋友学习铁 路建设经验的好机会。”李佩敏说道。

  她还表示,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不确定,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被少数国家敦促“选边站”。但她认为,马来西亚保持坚定和中立更重要,不同国家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将有助于减少冲突。

  “中国一直强调,尊重东盟的中心地位,将马来西亚视为朋友和伙伴。在平等的基础上,双方能进行更多合作,促进商品、服务和人员更自由地流动,加强全球化势头。双方还可以通过东盟等多边平台,来共同应对当前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她说道。

  中马两国关系最近的显著发展也得益于签证政策的放宽。自2023年12月起,马来西亚对中国实施30天免签证入境措施,而中国也已允许马来西亚人免签证入境并停留15天。

  “我的朋友和家人去了中国很多美丽的地方,如上海、深圳、西安等地。马中互免签证体现了两国之间的深厚信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李佩敏说道。

  她特别提到,2016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成立,这所大学通过交流项目帮助很多中国学生到马来西亚学习,很多马来西亚学生也有机会参观厦门大学校园。这些举措帮助两国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包括语言和传统等。

  “我认识一位中国女孩,她通过学生交流项目在马来西亚学习,期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中国文化,积累了相当多的马来西亚粉丝。这种年轻人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将成为两国之间不断加强外交关系的基础。”李佩敏总结道。(完)

  “反正不知天命也得往下过是吧。其实这是两千年前的人们的一种标准,我觉得现在其实50岁也不见得会知天命,因为这个天命可能比过去更复杂,所以我觉得还是那么过,反正继续原创,多写歌、多演出。”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福州1月10日电 (记者 闫旭)时值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列席福建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多位海外侨胞10日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以侨为桥,充分发挥“侨”的力量融入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

  别尔哥罗德国立研究大学基于铁、钴、镍、铬和碳开发出了高强度、高延展性合金,在-150℃及更低温度下具有出色的性能,强度比最好的同类产品高一倍半,并具有24%的出色延展性。新合金可广泛用于探索太空、海洋、北极和南极所需的技术系统。

<strong>  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转</strong>

  打造诊疗网络,解决“病无医”难题

  报告显示,2011年至2020年,欧盟和日本的氢专利申请全球领先,其专利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28%和24%。欧盟中的德国、法国及荷兰尤为突出,专利族分别占全球的11%、6%和3%。美国氢相关专利族占比20%,但在十年间出现下降。韩国、中国氢技术相关专利族分别占比7%和4%,但正在上升。

杜莉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