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在上海揭牌成立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03 05:37:26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 (记者 陈静)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中国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1日,在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的指导支持下,“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在上海揭牌成立,为广大结直肠肿瘤患者的科普与康复提供一个权威的整合性平台。

  该基地挂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旨在关注肠癌患者的全程管理,倡导肠癌防治的“三早”理念,帮助肠癌患者更好回归社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主任李心翔教授1日表示,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在逐渐增加。于民众和肠癌患者而言,科学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发起成立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凝聚更多科普资源,传播丰富的肠癌科普知识,为肠癌防治事业贡献更多力量。”李心翔表示。

  李心翔教授指出,尽管肠癌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4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肠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不断上升。这与青年人主动筛查意识薄弱,以及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呼吁青年人重视肠癌筛查是“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的一个关注点。

  由于肠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多个环节,“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将为肠癌患者开展全生命周期科普管理模式,覆盖“防筛诊治康”全过程。例如,对于低位直肠癌术后病人,即使保肛成功,也往往面临着术后肛门功能康复的过程。对于这部分患者,“结直肠肿瘤科普康复基地”除了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康复,还将侧重关注患者心理以及造口护理等康复需求。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综合诊治团队先 后开展遗传咨询门诊、造口门诊和常康患者康复沙龙等,对肠癌术后造口患者进行全面、延续、规范化的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据了解,第十五届上海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进展大会暨第七届直肠肿瘤外科技术与综合治疗高峰论坛同期召开。本次会议不仅关注肠癌诊治领域,还涵盖了对于患者的科普宣教以及康复管理的研讨。大会特设结直肠外科肠道功能重建与整合康复质量控制与创新论坛,从医学专业视角探讨如何为更多肠癌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康复生活等。(完)

  希克斯补充说:“这让我们都找不到工作。像贱民。天啊,我太生气了。”

  管华雨表示,2023年疫情影响将消退,春节后生产生活大概率逐渐回归正常。在政策发力显效的推动下,经济有望筑底回升。当前房地产政策已经全面转向,“三支箭”陆续落地,在信贷、债券和股权上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保交楼、保民生稳步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3年地产需求侧支持政策值得期待。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包括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支持政策呼之欲出。2022年1月至10月,居民储蓄多增超过4万亿元,蓄水池储备充分。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和政策支持有望带来地产、消费企稳回升,有力带动经济复苏。

  此后全国大赛,由于疫情原因,比赛改为线上。三支队伍只有一个跑道,再加上比赛中的几次失误,最终,他们只有两支队伍获得了三等奖。

  国际风云纷繁变幻,离不开引领前行的力量;国际环境风高浪急,更需要化解挑战的良方。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国内外主持和出席10余场重要国际多边会议,与60多位外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会谈会见,同近30位外方领导人通电话、视频会晤,就双边关系发展和重大国际问题等密集互动、深入沟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天下一家的中国气度,重情尚义的中国承诺,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言出必行的中国担当,鼓舞世界,启迪未来。“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稳定力量”“一个强大、友好的中国,将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国际人士纷纷表示,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再以新加坡、英国,美国为例,他们都有较大比例的全程和加强针的接种,尤其是在放开后遭遇了第一波死亡人数时,他们又迅速提升了接种率;这一做法下,奥密克戎的感染人数虽然增加了,但病死率持续下降。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第一波开放后,感染人数大量增多,疫苗接种一旦跟上了,其后续的病死率也会比较低。”

陈珍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