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面霜”是高科技还是智商税?

来源: 红山网
2024-06-13 14:45:50

  “量子面霜”是高科技还是智商税?

  皮肤科医生提醒爱美人士“保持理性,莫陷入迷局”

  ■本报记者 李晨琰

  目前,该品牌已在国内宣发平台上将宣传语替换为“生物光子抗老科技”,但在海外发售平台,尚未放弃“量子”一词。

  那么,“量子面霜”究竟有多少科技含量?是不是智商税?在科技护肤之外,愈发关注颜值的年轻一代,又该如何避免被消费主义和不正确的审美观念所裹挟?

  “量子产品”名不副实

  从上述美妆品牌此前的官网截图看,“量子面霜”的研发,主要是源于对皮肤细胞“量子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皮肤年轻化的美容途径。

  将量子与面霜结合,有没有这种可能?上海市东方医院皮肤科(北院)主任徐楠坦率地说,这些附加科技效能的护肤品在皮肤科医生眼中,基本是噱头,商家不过是希望通过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继而抓住消费者的“钱包”。

  近年来,“量子”如同万金油,被大量运用于商品的宣传推介中,包括量子水乳、量子面膜、量子填充仪等。

  而早在202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提到,市场上所谓的“量子产品”名不副实,广告中的神奇功效也涉嫌虚假宣传,并敦促相关经营者通过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满足消费者品质消费的需求,而不是通过“伪 科技”噱头和虚假宣传所打造的“海市蜃楼”来欺骗消费者。

  由于使用科学术语“量子”一词,“量子面霜”不仅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还引起科学界的关注。不少量子研究领域的学者明确表示,目前,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由于量子技术对试验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所需经济成本比较高昂,还难以普遍应用于民用领域。

  爱美也要适合适度

  其实,除了“量子面霜”,如今,越来越多高端护肤品纷纷开始用“听起来科学”的话术来推介产品。比如,号称具有抗衰老功能的玻色因火爆美妆圈后,不少知名品牌几乎都有自家的“因”,包括珍白因、喜默因、聚光因、原初因等。

  “在门诊上,护肤‘成分党’越来越多,不少人对自己使用的护肤品成分如数家珍。”徐楠分析,单从成分看,其作用机理是存在的,但用到皮肤上究竟能否起效,绝不能抛开浓度、作用环境等,简单谈功效。毕竟,皮肤问题的来源、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单一。“就拿皱纹来说,皱纹可能与衰老、氧化、糖化等均相关,某一成分仅针对其中一条通路的一个位点起效,又因成分浓度有限,根本不可能起到逆转局势的效果。”徐楠说。

  在徐楠的门诊上,也有不少患者皮肤越保养越差的情况。比如,有的患者迷上了去角质,刚去完角质的皮肤确实如同剥了壳的鸡蛋,可一旦过度,皮肤没了角质层的保护,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

  还有专家提醒,“量子面霜”等科技护肤产品之所以吸引眼球,一定程度上也是因其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护肤需求。

  “如今,不少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的护肤功效,而是转向更高的消费需求,这其实也是‘悦己经济’的一部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助理教授郑雪谈到,所谓“悦己经济”,就是为一切能愉悦自己的美好东西买单。“虽然说‘爱自己’这个心理学概念非常正确,但要警惕悦己消费变成消费主义,甚至被颜值捆绑,在追求悦己的过程中迷失自我。”

  曾经,德国某咨询公司对全球年轻人的外貌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亚洲是容貌焦虑最严重的区域。这种容貌上的焦虑,会促使年轻一代去打造一个被大众认可的标准化的自我。

  1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区、南疆盆地、西藏北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中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新疆北部局地有大到暴雪(10~15毫米)。西北地区东南部、福建东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大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大部海域、北部湾将有6~8级风、阵风可达9级。

  教育部请王巍参与审定初中历史课本,他翻开初一教材,开篇是中国史前史,依据的考古成果包括山顶洞人头盖骨、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等。王巍一惊,1975年以后的考古进展一项都没写进去。孩子们学的史前史,竟然一直停留在半个世纪前。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乌鲁木齐1月8日电 (布仁巴特 龙证宇)1月8日新疆阿拉山口市外事办公室统计,2022年阿拉山口公路口岸单日最高过货量达4700吨,年过货量40.18万吨,进出境货运量创历史双高。

  1月6日,中国发布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完善治疗方法并调整了出院标准。1月8日起,中国将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这是中国因时因势优化防疫政策的最新努力,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有利于提振世界经济。

  两次座谈,一个缩影。调查研究、顺应民意,是三年来调整优化防控措施的重要前提。

  <strong>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strong>:实施“乙类乙管”以后,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了,这样老百姓对于整个疫情情况的了解只是来源于身边的感受。从全国来看,现在我们疫情形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李兰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