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力,促进高职生高质量就业

来源: 杭州网
2024-06-12 06:27:51

   【各抒己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为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寻良策”系列报道,围绕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展开深入剖析和讨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至关重要,社会各界应协同发力,切实推进高职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改变人才评价观,营造良好就业软环境。全社会需树牢“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真正从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新要求出发,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择业就业和生涯发展规律,推动人才评价改革,营造崇尚技能、弘扬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建立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需以就业政策为牵引改革人才评价,持续优化政府和行业政策,确保高职生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与普通大学生享有同等权利,让技术技能人才享有平等就业权发展权的观念成为社会共识。从职业发展体系入手改革人才评价,立足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长远目标,加快建立完善“新八级”职业岗位晋升体系,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形成有利于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长发展的浓厚氛围。企事业单位应优化技术技能积累与薪酬待遇、岗位晋升、职业发展相衔接的评价导向,持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技能成才成为高职生的普遍选择。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和强化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将职业技能等级、技术技能水平与素养作为学业评价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报国志向,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深化多元培养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政校行企应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着力完善产科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学校、企业、行业以及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行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提供行业资源支持,科研机构则提供应用技术研发资源并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以产定教、以研拓教,确保高职人才培养更加贴合产业需求、先进技术技能和就业岗位。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现实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企业现场问题为关键,搭建专业对接企业集群的合作平台。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适合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并选择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及较强指导能力的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担任带徒师傅,实行学习学期与工作学期交替制度,实现课程教学在学校、企业之间的有序轮转,推动行业与企业充分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准员工、毕业即就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树立协同服务观,提高学生求职精准度。高职院校应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精准、精细、精心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共同搭建精准的信息平台,建立毕业生求职意向模型,对学生生涯发展、就业意向调研、学生访问用人单位信息、用人单位需求变化及岗位池变化等情况进行归集统计分析,实现岗位供给的精准匹配;加强与重点合作企业的联系,将职业教育特有的“线场模式”引入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无缝衔接。共同开发精细的就业市场,通过联合政府力量、联通行业协会、联结用人单位,实施政策性就业岗位的整合供给,开展就业市场及就业需求的动态研究,实施访企拓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等举措,有效拓展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市场开发的广度、精度和深度。共同提供精心的就业指导,建立健全政校行企资源协同共享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协调联动机制、就业研判常态化机制和人才供需一体化对接机制。

  一是世界经济走弱波及非洲。非洲在2021年实现了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但这一复苏势头被2022年动荡的国际局势打断,2023年的经济增长也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据IMF预测,经济结构更加多元的非洲国家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小,这些国家2022年经济增长达到4.6%,将在2023年展现出更多活力和韧性。同时,非洲石油出口国在2022年的经济增速仅为3.3%,其他资源密集型的国家经济增速仅为3.1%。尽管资源密集型国家面临不小挑战,但由于欧美国家急于寻找俄罗斯资源的替代品,非洲矿产资源受到更大关注,其出口价格预计仍将保持高位,将为经济带来利好。

  活动现场还设有剪纸、糖画、糖葫芦、兔爷彩绘、写福字、套圈、投壶等民间技艺和非遗体验活动。围观最多的是卖糖画的摊位,刚熬制好的糖浆还咕嘟嘟冒泡,摊位老板仅用一勺一铲,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注,画出一个个兔子、蝴蝶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引得家长孩子纷纷拍照留念,小朋友拿着刚蘸好的糖画,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4日电 (苏婧欣)第七届中瑞经济论坛将于1月18日在北京举行,新任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等中瑞高层官员受邀出席此次经济论坛。该论坛每两年在京举办一次,是迄今为止中瑞两国规模最大的经济峰会。

  尤其在2022下半年,全行业紧抓国家数字化战略发展的机遇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力,推动关键技术和教育场景的不断融合及智能教育的深化发展,在线教育、AI教育、个性化教育进一步得到普及。

  信长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针对当前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现实问题,重点抓好“1、2、3”三个方面。

  要强调医工结合,以现代科技助力中医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的服务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结合实际,突破“望闻问切”四诊局限性,加强中医远程诊断装备的研制,包括舌像采集仪、脉象仪、中医诊断机器人等。由中医根据远程获取的图像及翔实数据,并借助智能化、标准化中医辨证系统,迅速开出诊断及处置方案。运用现代影像技术如CT检查等,延伸传统望闻问切的方法。

涂芳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