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观察:如何加强沪港青年交流?

来源: 央广网
2024-06-26 14:53:06

  中新网上海1月24日电(记者 范宇斌)正在举行的2024年上海市两会上,“加强沪港青年交流”成为部分港区上海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上海市政协常委、沪港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麦德铨表示,沪港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建立沪港合作会议机制20余年来,沪港两地交流成果丰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沪港两地肩负重要使命,应继续深化沟通,发挥优势,拓展合作。”

  作为长年居住在上海的香港人,麦德铨关注人才发展,致力于推动沪港青年交流 。今年,他提案建议,要深化沪港姊妹学校交流,助力高质量发展。

  麦德铨在调研中发现,沪港两地姊妹学校发展潜力巨大,尤其在基层学校和特殊学校方面。目前,上海已有100所学校与香港学校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但双方姊妹学校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空间。尤其是香港基层学校、特殊学校,资源相对匮乏,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同时,部分姊妹学校之间的结对关系未转化为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

  对此,麦德铨建议,构建沪港姊妹学校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目前,沪港社团总会联合香港主要办学团体及学校议会共同发起沪港姊妹学校平台,以促进双方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关系,期望为双方学校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交流活动组织等服务。他建议,沪港两地政府签订框架协议,提供政策指导与支持。

  “借助沪港姊妹学校平台,加强与香港基层学校的合作与互动。”麦德铨建议,可以通过沪港姊妹学校平台联系香港基层家庭较多的学校,安排更多基层中小学生交流。深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与交流,推动融合教育进步,使更多特殊儿童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双向交流,优势互补。上海可提供政策扶持,激励更多上海学生赴港交流,实现两地青少年共同成长。

  谈及沪港青年交流,港区上海市政协委员、达三纺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包达三基金会理事长包鸿勋认为,相较于相对成熟的沪港两地大学生及实习团的交流,未来可更多开展两地中小学交流互动。

  包鸿勋建议,为了让更多年纪稍长的香港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感知内地发展,发挥好香港青年人才优势,助力国家科技发展进步,可以考虑向香港青年适度开放一些国家高精尖技术工作岗位的实习机会。(完)

  近期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也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和对全球经济复苏的贡献。

  以岱山县高亭镇48幢无物业老旧小区改造为例,在红色物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下,岱山县住建局、高亭镇、岱山县安澜城投集团、社区与小区业主党员多轮召开红色议事会,协调1058户改造方案、征求改造意愿,协调改造意见300余件,为施工方与居民矛盾建立了“缓冲带”“调解区”。

  尤其在当今,仅凭一根网线,就能把全国各种盛大而华丽的文艺晚会“连”进乡村百姓的家,“村晚”依然能在乡村占得一席之地,其魅力究竟何在?年复一年,它为何能让老百姓高高兴兴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着团圆、和谐、追求自由的文化意义和美好期盼。在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新春氛围十分浓厚。第四代华人谢惟义告诉记者,不止中国城和唐人街,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举办了节庆活动。

  “我们整整盼了3年!”携程团队游CEO江文说,出境团队游试点恢复的消息传出后,携程平台上出境跟团产品搜索量瞬时大涨5倍。中青旅遨游网出境团队游和“机票+酒店”的咨询量也明显上升,增长300%以上。

  与<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通话时,李佳悦正和球队一起离开阿达纳。

刘怡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