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天气让印度变得不宜人居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09 06:01:53

  很多时候,印度的存在本身似乎就是一种胜利。凭借人类的智慧和勤劳的奇迹,这个面积稍大于阿根廷、水资源尚不及哥 伦比亚的国家居然养活了近五分之一的全球人口。然而,新德里的炙热高温发出了警示讯号。维持这一成就的魔法正濒临崩溃。

  这不仅是在世界第二大城市的街头挥汗如雨的人面临的问题,也是14亿人走上致富之路的障碍。印度这片土地的自然禀赋远远逊于更早迈向富裕的欧洲、北美和中国等大陆经济体。如今,随著气候变化暴露出印度深层的脆弱性,侵蚀了其增长基础,印度人在这片不受眷顾的土地上辛苦耕耘出的微薄收益恐怕会进一步流失。

  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进行了这样的表态,他的印度人民党让这个国家成为了二十国集团中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印度正走在成为发达国家的道路上,”他在西孟加拉邦的集会上说,印度人民党在该地区的战绩历来不佳。

  即使在他说出这些话时,这个国家仍在为最基本的生存挣扎。德里报告了首例中暑死亡事件,一只感测器录得52.9摄氏度(可能有误)的高温。

  仅一周,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有9人死于高温,东部奥里萨邦的一家医院在短短6小时内发生了10例疑似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事件。甚至宝莱坞明星Shah Rukh Khan 6月也因脱水在艾哈迈达巴德市入院。

  莫迪的承诺面临一个问题:成为发达国家所需的大部分工作都会受到这一气候条件的约束。印度农业部门的规模在全球仅次于中国,6-9月席卷全国的西南季风雨季对该国的经济增长影响重大。

  降雨标志著热浪的结束,但也带来了新问题。暖空气会容纳更多水分,增加了暴雨的风险,而严重的暴雨会淹没农田,冲走庄稼。冰雹能在几分钟内摧毁农田,而且发生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最近对克什米尔地区的研究发现,2022年发生了27起此类灾害,2007年只有2起。

  受伤的不仅仅是植物。虽然工厂和办公室人员可以待在有空调的舒适环境中,不受室外温度影响,但印度约93%的劳动力从事不太正规的工作,雇主不会保障体面的工作条件。当气温超过40摄氏度时,农民和城市劳动者别无选择,要么放下工具,要么面临残酷的中暑风险。

  这阻碍了发展所需的大量建设工作。中高收入国家(印度希望加入的俱乐部)通常有约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源自固定资本形成,简言之,即建造。在这方面,印度逊于越南和孟加拉国。

  截至2022年底,据估计,印度仅拥有到2030年所需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约30%。潮湿的雨季已经是建筑施工的淡季,因为水泥需要干燥的空气才能更好地凝固。连续3年的创纪录热浪意味著从3月到6月的炎热夏季也在对建筑工地造成更大影响,这进一步压缩了能有效施工的时间段。

  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站有望帮助印度城市清理令人窒息的污染,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但目前此类充电站数量太少,且分布稀疏。目前投入营运的12146个充电站还不到该国2030年所需数量的1%。所有政治派别都希望印度成为人民向往的富裕国家。但随著一次又一次的超级酷夏和雨季的到来,通往这一目标的桥梁变得越来越脆弱。这个希望在未来十年实现无碳工业化的国家可能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深陷于碳密集的过去无法自拔,一方面因炽热的气候而难以为未来的发展大兴土木。

责任编辑:杨淳端

  由上总结,第一,一国要致富,应根据各自的比较成本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第二,成本是放弃选择的最高代价,各国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应从机会成本角度权衡;第三,自由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前提,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应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贸易自由。

  报道称,智利总统博里奇宣布比奥比奥、纽夫莱和阿劳卡尼亚等地区进入灾难紧急状态,需要加快开展救援工作。智利当局请求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等国提供帮助,协调更多资源支持智利消防工作。来自上述国家的消防团队已于5日抵达救灾现场。

  中国人常以华夏民族自居,又常常以“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作为信条。究竟何谓“华夏”?华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演进和上升为超越族际的更高层次的认同?华夏认同的不断升华,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怎样的启示?<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东西问”专栏就此独家专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刘正寅,从解析华夏认同中探寻历史的价值。

  针对海岛无物业小区居民普遍反映的小区环境质量低与治理主体不明确等矛盾,该县打破传统居委会管小区的模式,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兼合式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组织体系,建立红色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引导业主、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治理,实现小区物业从“直接管理”到“主动服务”,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为什么华夏/中华民族认同,可以不断演进与升华?</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6日电 综合消息,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大师5日安详离世。十多岁出家的星云,一生爱国,致力弘扬中华文化,然而光鲜的背后,星云大师也有一些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程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