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逆流涌动,中国以开放“定海”

来源: 快科技
2024-06-27 23:06:38

  中新网大连6月27日电(记者 左宇坤)世界经济的聚光灯再次照向中国。

  6月25日-27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辽宁大连召开,聚焦“未来增长的新前沿”,探寻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5.94万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中国会怎么做?全世界都在关注。在当前全球地缘冲突加剧、逆全球化有所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在本次论坛上再次向世界宣告维护开放市场环境的决心。

  杂音——

  逆全球化趋势抬头

  “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趋势,有一些国家的‘小院高墙’在不断延伸。”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对中新网记者表示。

  全球经济回暖仍受疫情创伤影响,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等挑战接踵而至。部分美西方国家为维护单极霸权,高筑保护主义壁垒,更是给世界经济回暖制造了更大困难。多家国际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世界经济或将维持中低速增长。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从今年一季度出口的起伏波动,到4、5月份以来的逐月向好,我国外贸进出口走出一条稳健的“反弹曲线”。国际贸易温度的微妙起伏,无疑都会被中国经济敏锐捕捉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认为,供应链正趋向兼具本土化和国际化,制造业回归会受到比较优势、贸易保护主义、产业链安全及便利化等因素影响,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供应链转移。此外,国际组织和贸易谈判的有效性也受到挑战,增加了税收壁垒和成本,并使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贸易壁垒越高,通货膨胀、物价必然越高。”万喆认为,部分国家对中国出口中的亮眼部分进行贸易壁垒的提高,对我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对于将贸易壁垒放置于前的这些国家和地区,自身的价格也会升高,应该说这是一个让大家都难以为继的游戏。

  笃行——

  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前行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则在包括本次论坛在内的众多场合,都向广大跨国公司、投资者以及人才张开双臂表达欢迎,这也与部分国家的“关门筑墙”之举形成鲜明对比。

  在万喆看来,中国还是要做好自己,使自己的产业和体系不断转型升级,在目前的阶段获得更多支撑。比如优化营商环境,给予民营企业更多活力动能是非常重要的。

  “全球化已成为中国企业必答题,不出海就出局。”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认为,尽管目前全球贸易存在“小院高墙”、贸易壁 垒等情况,但经济全球化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用非市场、非自由经济规则的力量去改变一些全球贸易的走向,这个做法不可持续,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改变。

  令人振奋的是,这也是一个万象更新、能者自强的时代。在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改变的同时,中国在全球贸易方面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并为全球贸易创造巨大机遇。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预计为3.3%。全球贸易格局正发生着明显变化,例如南南贸易不断增长,现有航运路线和能源贸易关系也因地缘政治而发生显著改变。在这一变化进程中,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发展了伙伴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

  开拓——

  全球贸易路径正在重塑

  但在万喆看来,全球化和逆全全球化之间的所谓“对抗”,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马上停止,而是会持续相当长的过程。所以未来全球贸易格局都会有新的变化,比如货物走向、合作方向等,可能都会有一定格局性、结构性的变化。

  “单纯依赖出口的商业模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李东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能仅把产品卖到当地,也要同时能够给当地增加就业并完善产业链,这将为中国和所在国共同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极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进程。南非工业发展公司董事长布西·玛布扎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和复苏对提振非洲经济非常重要。南非也希望能够和非洲大陆其他国家广泛开展区域间贸易发展合作,为整个非洲带来投资。

  贸易路线多样化也被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经济学和国际事务学教授陈晓阳表示,地缘政治紧张是导致全球贸易萎缩的原因之一,应推动全球贸易路线的多样化,推广更多的替代路线。这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各国协作形成多式联运等模式。

  可见,不论是哪一条路径,开放合作的地位都被不断强调。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我们必须拥抱创新,促进跨部门、地区、国家和文化的合作,创造一个更加和平、包容、可持续和有韧性的未来。”(完)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2019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中关村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愿积极参与全球创新合作,同世界各国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坚认为,大食物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有助于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巩固与完善我国可持续食物供给系统。大食物观顺应了人民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落实大食物观,根本出路在科技。食品行业应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研发、谋划未来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大食物观的科学解读,推动大食物观在食品行业的创新实践。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是,如何通过文化艺术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这既需要更高水平的梳理与普及,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一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进一步讲清楚蕴含其中的中国美学、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也需要更高效能的沟通与对话,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好故事,生动展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如何看待当前物价形势?如何做好2023年稳物价工作?如何保障春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为帮扶资源能源产业,持续推进部分矿产品实施“先放后检”“依企业申请”等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兰州海关优化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检验监管模式,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从5天到10天压缩至25小时左右,有效降低了企业通关运营成本。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3/3694394250.jpg" alt="" />

丁俊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