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第十四届北京大学消化肿瘤大会闭幕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16 16:48:41

  历时6天的第十四届北京大学消化肿瘤大会6月16日在京闭幕。大会以“创新 共赢 卓越”为主题,紧跟国际前沿,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汇集多位院士及学术领军专家,立足消化系统肿瘤精准治疗,聚焦最新研究进展与热点难点,分享最新学术进展。

  当前,我国在肿瘤防治领域面临巨大挑战,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差距明显。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40.5%,发达国家的生存率超过了70%。这意味着要想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将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15%”,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詹启敏院士说,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在中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且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察觉时往往已经进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被称为“隐形杀手”。为实现提高患者生存率这一长远目标,需要整合基础和转化研究,加强合作,通过科技创新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同时,也要关注前沿临床肿瘤治疗的进展,借鉴国际同行在肿瘤临床研究方面的先进经验。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说,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研究、新药研发、基因细胞治疗飞速发展,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部分研究也走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没有解决的临床问题还有很多。伴随着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的进步、对肿瘤复杂性的认知越来越深入,越能深刻体会到临床与基础密不可分,临床医生与基础科学家的深度交流合作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于全院士指出,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为生物医药研发带来新机遇;结构生物学为生物药的设计等带来新的突破;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代表了生物药物设计和研发的新趋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院士以天然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应对细胞内部的细菌为切入点,引出细胞焦亡这一概念,指出焦亡是一种广泛发生的,能够刺激机体炎症反应和活化免疫系统的机制。 利用焦亡理念,可以将冷肿瘤变为热肿瘤,从而发挥抗肿瘤及免疫治疗协同作用。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详细介绍了纳米酶的概念和发现历程,梳理了纳米酶从意外发现到目前成为前沿科学新领域的变化,并进一步展望了纳米酶在医学上的应用,提出纳米酶为肿瘤催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铁蛋白药物载体有望成为未来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平台。

  大会由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等共同主办,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协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承办。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im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src="//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3/01/18/90d32ee4243940c19ff0a439a7291c35.jpg" alt="" />

  温彬预计,2023年经济将会迎来恢复性增长阶段,逐渐向潜在增速回归。随着政策效能持续释放,预计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

  但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将这些货源,尽快运送到郑州。

  如今,伴随着多地“禁燃令”松绑,浏阳当地烟花爆竹公司也开始出现“爆单”现象,“烟花之乡”浏阳的花炮市场,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回暖。

  2011年8月,36岁的张小勇突发疾病过世。

  随着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筹备情况备受关注。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春晚相关技术揭开了神秘面纱。8K超高清及三维菁彩声等前沿技术有望与2023年春晚碰撞出新火花。

郭星元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