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新建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 服务恶劣天气临近预报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09 13:49:38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依托新组建的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首获连续近3年的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大气廓线持续观测数据,可为恶劣天气临近预报提供数据基础。

  同时,该连续观测数据还将为研究青藏高原上空的天气过程和环境变化,评估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这项青藏高原大气研究重要进展,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完成,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专业学术刊物《大气科学进展》(AAS)发表。

  该团队在2021年建成的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微波辐射计观测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的8个无线电探空站,组成覆盖青藏高原西风、季风传输断面的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可全天候实时观测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风速、风向、气压等数据。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相互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陈 学龙研究员介绍说,大气廓线是指不同高度大气中的氧气、水汽和其他微量气体的垂直分布数据。释放探空气球观测可获取垂直分辨率较高的大气廓线,但观测受到天气和经济条件制约,每天观测次数有限。而微波辐射计可在几乎所有天气条件下,以分钟为时间分辨率进行实时连续无人值守观测,并反演大气廓线,捕捉到中小尺度系统的大气热力结构,分析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对流层快速变化信息,弥补探空气球观测的不足。

  基于此,研究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的喀什、茫崖、那曲、昌都、温江、定日、藏东南、墨脱等地8个无线电探空站,以及慕士塔格、阿里、珠峰、藏东南、那曲、茫崖、昌都、乐山、墨脱等地9个微波辐射计,新组建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可精准测量高原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监测高原上空对流层大气的水热结构变化。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负责人马耀明研究员表示,研究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系统收集的近3年数据,结合8个无线电探空站观测数据分析发现,昌都、那曲的高原“热岛”效应最为显著,这为分析青藏高原“加热”引起的“热岛”效应提供了独特的观测视角。(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伴着“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正干净……”的歌声,15日晚,《你和我,剧场奇妙七步》圆满结束了两场演出。演出结束后,演员和观众们在剧院二楼的长廊上相聚,分享、歌唱、吟诵、举杯,热爱戏剧艺术的人们不分你我,共度一个美好夜晚。阵阵歌声和笑声中,首届央华·保利剧场戏剧节画上了完美句点。

  从中国在历届达沃斯论坛的发声中,我们能看到高度的延续性和确定性。回顾近些年来全球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坚定不移地维护全球合作这一愿景上,中国和达沃斯论坛一直是同路人。从经济全球化的“存废之争”到多边主义的“真伪之辩”,中国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上表达了“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和“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的立场。这一次,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在达沃斯表达维护全球合作、协力走出世界经济困境的坚定立场。

  在临床试验中,实验组每两周输一次点滴、注射符合体重剂量的药物,而对照组只注射安慰剂。一年半后,对比两组的结果发现,该药物有27%抑制症状恶化的效果。

  梳理时间轴,绿色政绩观引导下,湖州始终把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确立生态立市首位战略,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GDP”考核,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正在逐步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践行地走向示范地。

  广州辉皇迎霄佳业花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皇迎霄”)负责人黄永富介绍,1月起市场人流明显多了起来,预计今年公司销量会有20%左右的增幅。

  “善于在变化中掌握创新驱动的产品节奏,方可有未来立于万军之中的自信。”正如唐彬森所说:“我们要学会在常态的不确定性中努力寻找定力和确定性。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拥抱变化才有掌控未来的可能。”

林冠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