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峡论坛)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启幕 两岸共探“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

来源: 金融界
2024-06-16 16:15:54

  中新网厦门6月14日电 (记者 杨伏山)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14日在厦门开幕,来自两岸86家社会组织的200余名代表、志愿者和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主题共同展开探讨。

  本届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中国致公党中央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台湾张老师基金会、台湾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设置“共同富裕青年行动”议题及考察交流等活动;两岸19位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分享实践经验和理念,就公益服务社会发展,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等进行交流研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李斌在开幕式上致辞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公益慈善事业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岸同胞身上都凝结着中华民族崇善向善的共同基因。两岸公益交流日益热络,为两岸民间交流注入了新活力。

  李斌希望两岸公益论坛汲取公益慈善能量,服务两岸同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助力两岸青年追梦、筑梦、圆梦。

  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薛祺安称,厦门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尤其在公益领域更是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两岸公益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期待通过第十二届两岸公益论坛的举办,共同探索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荣誉理事长赵怡表示,两岸人民都是华夏文明孕育出来的炎黄子孙。两岸公益论坛源自于老祖宗济弱扶倾、悲天悯人的生命哲学,两岸当代的中国人都应当“发善心、说好话、行义举”,彼此宽待包容,相互理解,搭建起一条让民间消除隔阂、骨肉重续亲情、两岸融为一体的康庄大道。

  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汪曙申、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石静文、台湾金门县华夏圣贤文化学会荣誉会长谢远智、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组长庄雪吟、厦门海沧台商台胞服务站主任助理吴胜男与厦门海沧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项目部主任童韦谕分别作《公益助推两岸融合发展》《我家的两岸故事——迁台历史缔造文化交流》《用爱搭桥——长情大爱永续行》《台湾公益团体在文化融合上的耕耘》《发挥优势先行先试——厦门市海沧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探索和实践》主题报告,从深化涉台服务探索和实践到两岸共同传承历史文化,从两岸携手公益实践到新形势下融合发展路径,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思考与共鸣。

  分论坛上,两岸各类社团组织交流了在各地开展公益活动的感人故事。

  论坛期间,发布了两岸公益论坛主题曲《天下为公献博爱》,还组织台湾嘉宾参观考察海沧赤土社和厦门沧江研学营地。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沈蓓莉,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仇开明,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黄如欣,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薛祺安,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张吉明,中国致公党中央社会发展与服务委员会秘书长孙宇鹏,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荣誉理事长赵怡,台湾张老师基金会董事长葛永光,台湾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沈智慧等出席开幕式和论坛活动。

  两岸公益论坛自2013年设立以来,秉持“携手公益,惠泽两岸”的宗旨,推动两岸100余家机构、3000余名嘉宾参与活动,200余位嘉宾讲述两岸交流的“公益故事”,10 0余家两岸媒体参与论坛报道,已成为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拓展公益合作的重要平台。(完

  16日下午,中新经纬查询12306网站发现,2023年元旦前一日(2022年12月30日),大部分地区的车票充足。不过,北京到石家庄、郑州等地的车票则比较紧俏。

  姜哲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现在全国各地的血库基本上都在努力保证危重症患者的用血。“不保障好这一块,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生命危险”,他说,一些非紧急的,比如病情不是很重的,医院可能就会建议延期手术。但对于一些需要定期输血的病人,还有一些创伤外科的,如发生了重大事故或者车祸等,再有就是保障型的,比如孕妇,用血需求仍然很大。

  中国经济从2020年年初的疫情中迅速反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房地产与外贸,在这两项动力被大幅削弱的当下,消费被寄予厚望。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便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加速将主要来自消费的修复反弹。

  在乡镇医院,与这种返乡潮直接相关的体现,就是发热门诊就诊量快速增加。目前,来就诊的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当中,有些是自己有发热症状,一些是帮家里人取药;张雨茜接诊的老年人目前只有十来个。疫情刚刚在当地蔓延,尚未达到高峰。

  “估计超过99%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将在社区医疗机构治疗;二级、三级医院则承担着不到1%的重症救治任务。两者都很重要,但走出疫情的关键在社区医生,在分级诊疗的基层,以及充足的药物储备。”12月18日,在一场会议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

  “疫情发生到现在,献血,尤其是成分献血,比如血小板,非常地困难。”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该所有300多名病人,每天约有70多人需要输血和输入血小板,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移植的病人,但三年来,每天可能只给1/3。

杨士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