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点上方延续震荡!六大机构这样布局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17 02:09:19

  6月第二个交易周,A股三大股指延续震荡态势,周五的集体上涨使得沪指收复3000点关口。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政策进一步发力、经济上行斜率抬升之前,后市或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政策预期升温或对市场形成支撑。

  对于后市配置,当前机构对于“科特估”关注度明显升温,但强调短期行情要把握好交易节奏;红利资产长期逻辑仍未打破,待拥挤度进一步回落后考虑布局;以沪深300为代表的绩优成长板块具备性价比,其持续创造自由现金流、提升股东回报的能力也会带来长期投资价值。

  影响后市投资大事件

  5月社融存量增速保持 8.4%较高

  中国人民银行6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继续保持在8.4%的较高水平;5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3%;1-5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较高水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0%;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

  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

  6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在工业软件、工业母机、算力网络、新能源、先进材料、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方向组织中央企业续建3个、新建17个创新联合体。据悉,完成第三批布局后,共21家中央企业牵头建设24个创新联合体,全面带动高校院所、地方国企、民营企业等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加快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

  证监会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

  据证监会6月14日消息,近日证监会对《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证监会公告〔2015〕12号)进行修订,进一步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现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更好发挥两地基金互认机制的积极作用,本次规则修订拟从两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将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80%;二是允许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与管理人同集团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

  机构后市投资观点

  当前A股正处于现实验证驱动的阶段,价格信号依然偏弱,外部信号仍趋复杂,政策信号有待明确,市场的存量博弈和配置保守化特征更加明显,且各行业内部的个股分化大于行业之间的板块分化。当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绩优成长板块具备性价比,其持续创造自由现金流、提升股东回报的能力也会带来长期投资价值,重点关注银行、机械、家电、电子、新能源等制造业龙头,产业周期筑底企稳的医药以及港股的互联网和消费龙头。

  “科特估”短期行情“买预期,卖兑现”,把握好交易节奏。科技和出口链中稀缺高景气的Alpha资产继续保持配置,科技中主要是算力龙头、AI手机、汽车IT,出口链中主要是品牌力提升的个股。港股方面,其和A股三季度可能都是震荡市,继续围绕着Alpha布局,重点关注港股高股息和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对于A股而言,美联储首次降息时点来临之前,市场整体上均处于降息预期交易过程之中,有利于全球配置资金的流入。6月以来,红利资产及微盘股交易拥挤度出现一定程度下行,市场出现了“杠铃”扩散的阶段性交易行情。当前来看,各类主要资产交易拥挤度已从高位回落,红利资产长期逻辑仍未打破,“科特估”政策预期催化下,“杠铃”策略有望延续。

  博时基金:待拥挤度回落后考虑布局红利板块

  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下,A股沪指站稳3000点,后续下行风险较小。在政策进一步发力、经济上行斜率抬升之前,指数同样缺乏大幅上行动力,后续或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结构方面,中期仍看好红利板块,待拥挤度进一步回落后考虑布局,同时继续考虑沿着稳增长政策和产业趋势交易,看好有色、汽车、食品饮料、医药、通信、电子、非银等板块。

  财通基金:政策预期升温或对市场形成支撑

  由于市场缺乏共识性主线吸引增量资金进场,短期内可能延续指数缩量震荡、行业轮动的格局,但中期预计震荡偏强。政策预期升温或对市场形成支撑。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与宏观相对脱敏的主题行业及经济结构性亮点领域,重点关注以下四条线索:一是全球产业周期共振的AI产业链;二是确定性较高的出口链机遇;三是高股息行业仍值得长期配置;四是阶段性关注顺周期类资产机会。

  德邦基金:结构性修复的状态仍在延续

  目前结构性修复的状态仍在延续,无论是海外流动性还是国内流动性,均在趋势性放松,或将对科技成长方向有明显推动作用。行业方向上,建议积极跟进真科技方向,一方面是国家主推的新质生产力,目前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新能源、AI等方向;另一方面是政策持续落地的方向,包括车路云一体化、大基金落地催化的半导体等,从估值相对较低的板块寻找修复方向。

责任编辑:杨红卜

  这也是“一艘船拉动整个产业链”的生动体现。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补充,邮轮建造能为船舶修造、母港、零售等相关产业链带来 1∶14 的推动作用,甚至能带动酒店、娱乐等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

  船坞资源是固定且宝贵的,单次吊起的总段吨数越多,吊起次数越少,船坞生产效率就越高。因此,总段如何划分,具体由船厂起重机吊装能力决定。“换句话说,15万页资料中的生产设计相关图纸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实际生产设计都要重做。”李嘉宁说。

  王毅说,我们要求美方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的发展,奉行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轨道。这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中国邮轮市场已经告别了两位数的“高增长”。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邮轮绿皮书》显示,中国邮轮市场在2006~2011年的萌芽阶段,年均增长率为36.74%,在随后五年的快速成长期,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2.84%。自2017年起,中国邮轮市场首次出现增速放缓,当年增长率仅有8%。

  如果仔细观察,近三年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造船三大指标的计量单位出现了变化,在单一载重吨(DWT)口径基础上,增加了更国际化的修正总吨(CGT)指标。国内修载比(CGT/DWT)已从2020年的0.356上升到2022年的0.468。“修载比提高,说明承接的高端船舶更多了。”李彦庆说。

  1978年5月,日本三菱重工高级顾问古贺繁一到中国造船厂考察后曾评价,“中国的造船水平至少落后世界25年”。但到2010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先后超越日本、韩国,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从国内无路可走到国际上“下海试水”,中国造船业的道路开始行稳致远。

曹智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