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观察:纺织强区如何打好“科创牌”?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24 22:16:21

  中新网绍兴6月23日电(项菁)“85后”程序员陈卓兴原本在大城市创业,专注网页游戏开发。四年前他回到家乡浙江绍兴,转身投入柯桥纺织印染行业,用新技术变革传统车间。

  “我们对设备参数、面料颜色、能源用量、订单结构等上亿个数据进行了排查采集和分析编程。经过数字化变革,工厂产能提高了8%、污水排放量减少了7%、产品一次成功率提高了10%。”陈卓兴近日受访时分享了工厂转型成效。

  陈卓兴所在的柯桥区是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区”,也是一座“托在布上的城市”。柯桥拥有年成交额超3600亿元的全球最大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纺织业是其支柱产业。

  然而,纺织离不开印染,印染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行业。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包括陈卓兴在内的一批新兴力量,正推动产业拥抱新质生产力。

  伴随着一根根纱线流动、一台台印染机运转、一个个数据跳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正为染厂注入新生机。眼下,陈卓兴还有更多新探索,“绿色低碳是纺织行业的大趋势,我希望面料生产过程更加精准化、可视化,比如染一缸布用多少水、电、天然气等能耗,都能瞬间读取出来。”

  在柯桥,除了培育现代纺织业、建筑业,泛半导体、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也加速集聚。而人才,始终是创新创业、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所需。

  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人才,对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翻开崭新一页。

  “柯桥作为‘科创中国’浙江省级试点区,始终秉持人才创新首位战略。”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陈豪表示,当地积极构建“一廊两核三中心”创新格局,比如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入选浙江省级科技强基工程,杭州湾科创中心、绍兴国际医药创制中心等科创平台持续赋能成长。

  为打好“科创牌”,近些年,柯桥还打造了杭绍临空人才合作创新区、浙江绍兴人才创业园两大高能级人才平台,建设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和柯桥十大民营人才创业园,为海内外英才提供广阔舞台。据统计,近五年柯桥已累计兑现人才资金11.6亿元。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无人机设计专家阿玛·米苏姆,就被柯桥创新创业氛围吸引而来。因为一个科创项目,他还获得了一笔政策启动资金。其受访时直言,“柯桥距离杭州、上海很近,区位优势是吸引我来的第一步。后来渐渐发现,柯桥城市很开放、很包容,不仅有很多国际友人在这里生活,而且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都让人倍感亲切。”

  如今,阿玛·米苏姆在柯桥创业生活已有两年时间,他还计划让孩子也到柯桥读书,希望在中国开启新生活。“我住在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这里生活配套很完善,还有一对一翻译服务,我交到了很多朋友。”阿玛·米苏姆如是说。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近日在柯桥举行的“柯·创之城”2024柯桥区第二届人才科创周暨中国·绍兴第九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上,新一届“以赛引才”的号角吹响。该大赛自2016 年以来已吸引2000余个优质项目参赛,超过80个获奖项目落地。

  当地同时还拿出新策——“柯·创之城”520计划。根据计划,该区将在未来五年内持续投入10亿元资金,引育100个高水平人才科创项目。

  为持续打好人才服务“组合拳”,柯桥区还成立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其将构建“人才+项目+资本+产业+服务”发展格局,实现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基金投资、人才园区建设、人才社区运营、人才增值服务等五大功能和服务,为人才发展赋能。(完)

  瓦尔加斯回国前,记者曾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今年,你已经入圈土耳其国家队,在奥运会预选赛上,如果遇见中国队和天津的队友,会更激起你的斗志吗?”“当然,每一场比赛只有全力以赴,才是对对手最大的尊重。我想我们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赢得比赛。”瓦尔加斯如是说。

  当地官方表示,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浓厚节日氛围,丰富春节期间民众文化生活,该县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精心筹备了文艺演出、灯谜竞猜、展示展览、民俗文化等一系列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闹新春”活动,让全县人民欢欢喜喜过大年。

  对“阳”过的老人更要悉心呵护,帮助他们完全康复。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康复过程更长。老人在呼吸道症状消失后,全身仍可能较为虚弱,存在乏力、疼痛或心慌等症状,需要逐步恢复。因此,春节期间要保证老人“吃好睡好”,不要安排过于密集的日程;同时增加对老人健康状况的关注,必要时及时送医。

  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交所”)出现交易事故,受波及的股票达到250只左右。

  在有限的青春里能为中国女排和天津女排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李盈莹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不负青春,我认为这样就够了呀。况且排球是我挚爱的运动,我的青春一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感觉还挺充实的。”

  网络视听平台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让互联网涌动着节日文化的国风国潮。“联动”“混搭”,这些关键词揭示了网络文艺与节日文化交融碰撞带来的创新思路。

林雅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