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香港教大校长谈增进青年身份认同:深化“知情意行”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12 07:46:02

  中新社香港2月25日电 题:香港教大校长谈增进青年身份认同:深化“知情意行”

  中新社记者 曾平 刘大炜

  自去年履职以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这个新身份为香港教育大学校长李子建带来许多有别于钻研学术的新体验。放眼全国、准备提案、面对媒体,这位已桃李满天下的教育专家自认是政协“新丁”,所以也将履职过程视为人生的一堂“学习课程”。

  教大是全港8间公立大学中唯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大学,承担着培育未来教师的重任。古语有云“教不严,师之惰”。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李子建在依山而建的教大校园就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等备受关注议题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李子建认为,国民身份的构建是一个内化的、不断强化的自我修养、自我认同过程。教育应该扮演助推这种深化过程的重要角色,同时也需要社会一齐动员力量。

  他用“知情意行”来阐述其中内涵。“知”即是要对国家的历史文化及其 现况有所认识。若不了解则很难说认同,即便认同也未必是全面认同,增加认识的好方法就是多去内地体验一番。

  “情”便是体验和接触多了就会产生感情,“意”则是要坚持意志、明辨是非,“行”就是有正向的行为。李子建认为,身份认同并非停留在口号,而是上述几点不断深化的整体全方位表达。

  他以己为例说,身份构建在人生不同阶段受到不同影响。早期小学和初中,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大,高中则受同学影响较大。去到某阶段就需找机会亲赴内地。当今时代则还应注意媒体发布的资讯。

  “我很有幸遇到很多很爱国的老师,也很有幸家人经常给我讲国家发展的点点滴滴,这些都埋下正面的种子。”李子建说。

  有目共睹的是,香港近年扫除很多不利培养港人国民身份认同的因素,不过李子建觉得“进步空间永远都有”。他认同,国民身份的形成不在朝夕之间,但此事“没得慢慢来”。因为重要的事首先就要放在最高的位置,并且不能仅靠一个人或一群人,要团结和影响身边的正向力量。

  上任校长后的李子建正是如此。他在教大成立全港首个国家安全与法律教育研究中心,让原本没有法律学院的教大汇聚业界权威专家,为校内课程提供知识上的保障和把关,并为相关团体进行培训。

  李子建有信心,在如今稳定的大环境下,教大国家安全与法律教育研究中心能将国安和法治教育做得更好,令老师、同学,甚至公众更了解法治精神,知晓尊重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特区政府目前正就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开展公众咨询。李子建认为,立法完成后将让香港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更有保障。“学术自由是在既有合理的框架之下,进行严格、严谨、专业的工作。”他说,立法将令学术自由更有保障,让港人更能在适切的情况下发挥所长。

  决定踏入教育这行时,李子建曾在内心发问:你希望你的人生会产生什么影响?思考后他觉得能从正面影响他人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教师因而是份神圣且有意义的工作。如今成为校长的李子建仍有此心,他说:“希望我们培养的老师能够正向培养一代一代爱国爱港的青年。”(完)

  记者注意到,虽然该超市只有少数货架出现空置或货量紧张的情况,但很多商品都贴上了写有“购物卡系统升级中,暂不支持购物卡结算,其他结算方式正常购买”的标签,这让不少消费者苦恼。

  之后,蒲元加入当地关爱老兵志愿者队伍,开启漫漫寻访路,并与百名老兵结下不解之缘。

  1月3日,新年工作第一天,浙江省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座谈会上,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姚力军反映了在原材料供应、扩大产能等方面的诉求,随后省市部门逐一给予回复,并表示会把企业反映的问题办实办好。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召开之际,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成为热议话题。

  (一)申报企业应当提交《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申请表》,各省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依据申报条件初审同意后,报送国家新闻出版署。

  “股神”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成功早已传为佳话,14年时间实现了超过30倍的收益。

林玮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