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观澜:港人航天圆梦近在咫尺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6-18 05:17:09

  中新社香港6月16日电 题:港人航天圆梦近在咫尺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一位来自香港的载荷专家史无前例获选为预备航天员。这一激励人心的好消息意味着,港人实现“航天梦”已近在咫尺,这位“港产预备航天员”有机会开启港人飞天的历史新页。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成功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两周后受邀访港的杨利伟,与数十位为此次飞天创举贡献智慧和心力的科学家、工作人员访港,获香港社会盛情欢迎

  自此,国家航天员与香港各界交流互动的活动不断。

  2008年,实现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翟志刚率神舟七号航天员访港;2012年,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内的3位神舟九号航天员访港;2017年,“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来港举办讲座,勉励港青追梦;2021年,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与港青实现“天地对话”……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30年后的2022年,国家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已完成。而每次国家航天员访港,无一不在港掀起航天热潮。这是向香港特区介绍国家航天成就之旅,也是同胞间分享喜悦之旅,更是启发港青航天梦想之旅。

  如今梦想的曙光照进现实,港人距离航天圆梦只剩一步之遥。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2022年下半年展开,获选的这位香港载荷专家有机会亲身飞赴中国空间站参与科研工作。

  港人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意义非凡,体现国家对香港的巨大支持。航天工程代表世界尖端科技,港人亲自参与其中、与中国内地同业共同勇攀科技高峰,这项凝聚毅力与勇气的壮举,将为香港社会带来无可估量的精神鼓舞。

  再者,香港首位预备航天员的出现,鼓励本地创科界奋发自强。多间本地大学早已成立航天相关专业学科,甚至已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有理由相信,香港的航天科研力量将越来越壮大,持续吸引年轻科研人才,助力特区全力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港人凭借“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地位,站在国家这位巨人的肩上,完成“飞天梦”,定会为更多港青埋下仰望星空、飞向苍穹的梦想种子。梦想的通道既已敞开,势必极大激励志存于此的人们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追梦。

  干了一段时间的设备维修,了解了公司维修设备的成本和困难,罗健心里着急: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掌握这些技术?从此,每当外国工程师来洋浦维修门机故障,罗健总会紧随身后、不离左右。他用眼睛看,用脑子记,牢牢记住人家是怎么操作的。只学操作还不够,还要“知其所以然”。罗健看书找资料,学习软件系统和变频器维修的相关知识。为了看懂外文术语,他又开始学习与之相关的外语。

  耶伦表示,这些“非常规措施”只能维持有限时间,可能受较大不确定性影响。一些列措施加上现有资金预计将撑到今年6月初,她呼吁国会“及时采取行动”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

  报告指出,十三届北京市政协任期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北京这座城市实现深刻转型、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北京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凝聚共识,为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1月8日至12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49万人次,较“乙类乙管”政策措施实施前上升48.9%,是2019年同期的26.2%。

编辑:杜斌 闵捷 常慧媛

  《狂飙》导演徐纪周表示,希望通过扫黑除恶的故事,勾勒出中国社会二十年的变迁,展现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成长与命运走向。所以《狂飙》的故事将不再止于画面与剧情上的尺度,而是更多地深入到对人性的挖掘与对黑恶利益链的打击。正如总制片人徐康所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代表着党中央最坚决的这种意志。”这次《狂飙》对于黑恶势力与保护伞之间关系的呈现也将是前所未有的,相信这会是一场彰显扫黑除恶常态化非凡意志与力度的“正义狂飙”。

刘宛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