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好好的,可是一放假就生病” “周末病”真的存在吗?

来源: 中华网
2024-06-16 08:54:29

  “我忙5天,周六感冒,周日康复”“我真的完全摆脱不了这个规律,现在就在头痛中”“我很生气,气自己打工魂”……除了春节长假外,记者注意到,很多人在周末、短假也有“放假就生病”的困扰,有人称之为“周末病”。

  “一放假就生病”,是一种病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邱山虎介绍,从严格意义上说,目前并没有以“周末病”编码的疾病。但学术网站上确实也提到了“周末病”这样的名词,比如最早出现的“周末综合征”“假期综合征”,与精神压力等有一定的关联性。

  “平常我们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医学上也称之为应激状态。这会导致体内一些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比如人体内皮质醇激素水平会增加。此时人的交感神经也会更加兴奋,从而进一步刺激皮质醇的释放。一般这种情况下,人会表现得更有干劲、精神力更加集中,机体对外界的硬性承受能力也会增强,短期内反而不容易生病。但随着周末或节假日的到来,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了,皮质醇水平逐渐回落,机体难以快速适应外界变化,相对就容易生病。打个比方,就像人体使用激素后,细胞处于饱腹状态,抵御疾病能力会增强,但激素撤离后,适应这种状态的细胞就会处于相对的饿肚子状态,人就可能难以抵抗疾病。”邱山虎告诉记者。

  需要提醒的是,错乱的生物钟也可能让人抵抗力变差,从而更易生病。邱山虎指出,人的生物钟也就是生活的节律,在休息日时特别容易改变。“很多人为了‘犒劳’自己会加倍熬夜,白天又起得很晚,错乱的节奏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快速下降,此时也会更易生病。”

  另外,因为周末或节假日,人的流动性变大,接触到病毒或细菌的风险也会增加,这与平时上班在相对密闭的环 境中有所不同,“尤其冬天呼吸道疾病本就高发,在人流量大的场所,感冒等也可能更易被传染。”

  专家强调,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点是心理健康。周末或节假日等放假期间偶尔出现生病的情况,一般问题不大。但如果一遇假期,就反复或经常出现疲劳、无精打采、乏力等症状,还需要警惕心理疾病的可能,这时大家就需要积极寻求心理医师的指导与帮助。

  这些指南基本融合、汇总了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的内容,并在如何开展常态化核酸、高风险区降级、居家隔离对象等关键问题上进一步明确,为地方实现精准防控提供了政策依据。

  [#中新网评吴亦凡案宣判#:#别在流量中丧失做人底线#]25日,吴亦凡等强奸、聚众淫乱案一审宣判。被告人吴亦凡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附加驱逐出境;以聚众淫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经济社会有了快速发展,但腐败问题也显露了出来,大概自2000年开始,我国将廉政作为一门学科来发展建设,此后廉政学科伴随着纪检监察工作的发展而逐渐制度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近两年,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变成了国家行为。任建明透露,从2021年1月开始,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委等机构的推动下,成立了专家组,专家组成员既包括学界的专家,也包括从事实务的领导干部,专家组围绕设立纪检监察一级学科进行论证,论证在2022年6月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新财经记者,“相比去年,今年蔬菜生长期气候条件较好。同时,由于去年以来蔬菜价格行情较好,菜农种植积极性较高,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这些因素使得蔬菜产量有所提高,进而导致价格走低。”

  记者赶到现场后看到,整个着火区域已拉起警戒线,停了多辆消防车,架起了消防云梯,消防救援人员还在进行着火区域的扫尾工作,整个着火的厂房已经熏黑变形,内部结构基础设施损坏严重。

李雅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