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创作:艺术与乡土碰撞出别样火花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3 20:31:48

  我国的艺术乡建最早肇始于2007年的“许村计划”。那一年,广东工业大学渠岩教授团队,组织艺术家在山西和顺县许村写生、采风、旅居、创作,最后在许村发展起一个美术产业的全产业链,打造出全国闻名的“许村模式”,用实践证明了艺术介入乡村发展的可行性。此后,众多在地艺术项目相继涌现,碧山计划、青田范式、石节子村美术馆、羊磴计划等成为艺术乡建的典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艺界广泛开展在地创作,让艺术与乡土碰撞出别样火花。尤其是各大艺术院校立足优势专业,一方面,从教学维度鼓励广大师生深入乡村、扎根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另一方面,从艺术乡建维度,充分发挥文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规划建设中,赋能乡村振兴。

  在地创作,顾名思义,在限定的地方创作。它既是重要的艺术创作路径,也是艺术乡建的重要形式。文化艺术的在地化、在地性,源于英文Site-specific(直译为“场域限定”)。相关观点认为,在地化是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反思地点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突出地方特性,Site-specific也常被解读为“本土化”“地方性”“现场性”“限定性”等。这里讲的在地创作,主要指的是立足特定地点开展艺术创作,强调通过驻留、体验、观察、实践等,实现艺术的在地化,因此也被称为驻地创作。

  过去,在地创作主要集中在油画、版画、雕塑等纯艺术领域:外国艺术家到中国,或城市艺术家到乡村,驻留短则一周,长则一两个月,完成相关艺术品的创作。当前,在地创作已经超越了纯艺术的范畴,不再局限于某一部作品的创作,而是通过艺术赋能乡村规划建设,聚焦乡村面貌的提升,乡村产品的升级等,为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艺术创作。

  以“跨越山海——全国高校乡村艺术建设成果展览”为例,18所艺术院校开展的在地创作实践,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乡村、美化了乡村,带来了乡村的蝶变与振兴。同时,深度参与其中的师生们,又在艺术与乡土的碰撞中寻觅到新的灵感与顿悟,重新审视着艺术的社会价值。

  穿梭于展厅,透过图文、视频材料,各个艺术院校的在地创作实践如在眼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探索艺术美化乡村、设计提升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人才赋能乡村的多种路径,用艺术串联起乡村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人文内涵、当代生活,让艺术走入大地、回归原野、深入人心,在内蒙古阿尔山等地创作的《连年有鱼》《暖》《森林之子》等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游客与艺术爱好者的真情奔赴。中央美术学院依托山前白夜大地艺术展,深度挖掘湖南平江的文化资源,通过“地域文化+自然环境+艺术+科技”的多元融合,带动乡村的生态再造,实现自然环境、乡村社会、文化和生态效益的共融共生。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育人理念,推出“上山下乡”社会实践课程,通过在地创作,建立学生个体与社会的链接,培养学生的艺术态度与工作方法,该院学生与云南大仓小学孩子们共同创作的《帽子上的奇遇》,已成为乡村美育的生动案例。

  纵观各大艺术院校的在地创作实践,艺术遇乡土,达到了双向成全的效果,彼此都产生了火花。

  一方面,在地创作不仅能直接助力乡村产业升级、艺术实践、空间营造等,还能通过互动式美育激发乡村“向美而行”的内生动力。在地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典型的公共性,这一特征突破了传统艺术作品的个性化创作方法,凸显了民众的参与性,促使艺术家用艺术方式和语言调动民众的审美需求,让民众将自身的审美需求用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同。艺术家携手村民开展在地创作的实践,关乎村民对艺术的体验感、认同感、归属感,创作成果带来的和美乡村之变,文创、文旅收益等又能为村民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这种以美为媒的合作,带来的激励效果是长远而深刻的。

  另一方面,在地创作让艺术家尤其是艺术专业大学生,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真正成为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需求的文艺工作者。毋庸讳言,当前,艺术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疏离乡村的情况,而艺术教育又偏重技能训练,缺乏与时代命题和社会现场的深度结合。这种情况下,引导和带领大学生参与乡村在地创作,无疑是一条一举多得的有效路径。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说的那样,在地创作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认识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了解乡村物理空间和自然人文环境的特点,思考艺术激发乡村活力和内生动力的多元可能,在与村民的交流合作中建立起对乡土社会的情感纽带,提升用艺术和设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当前,以在地创作、艺术下乡、乡村艺课等形式为代表的艺术乡建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其过程中系统性缺失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和暴露,比如,各类艺术乡建活动和项目间缺乏沟通平台和协作机制,很难形成“连点成线”的联动效应;村民参与度与积极性有待提高等。这需要艺术工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既要加强彼此之间的 通力协作,还要增加与村民的对话交流。

  在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建设中,艺术院校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基于这样的共识,近日,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正式成立。随着各大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艺术与乡土还将碰撞出新的更加精彩的火花。(光明日报)

  施工电梯贴着桥塔缓缓上升,在顶部稳稳停住。推开电梯门,刘豪一步跨上近200米高的桥塔平台,向下俯瞰,北盘江在贵州花江大峡谷间流淌。

  39岁的刘豪是花江峡谷大桥项目总工程师。2021年1月大桥正式开工以来,刘豪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工地上。目前大桥的两座主塔已完工,未来主塔相连后,将形成跨径1420米的主桥,桥面与北盘江的垂直距离达625米——这意味着花江峡谷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主桥跨径和高度世界第一的山区桥梁。

  从2022年的增幅来看,广州、深圳、杭州、上海、北京、郑州、宁波等大城市的快递业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相比之下,揭阳快递业务量增长了5.55%,汕头市增长了13.63%,快递量位居第19名的临汾市增长了8.12%,第20名的台州市增长了5.7%。

  在观众高涨的热情下,1月23日,冰火《长恨歌》首次开启了每日3场模式,这意味着高苛和同事们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6000多人的转场,时间十分紧迫。“首先要保证第一场的观众快速退场,演出结束后,引导员要立即分散到各个区域,将观众从不同方向引导至出口,避免聚集、拥堵。”高苛在观众排队区介绍,在第一场演出结束的同时,第二场演出的观众引导工作就已经在有序进行,8名引导员手持不同区域的引导牌,根据区域将游客排成8支队伍依次带入观众席。在这20分钟的转场中,所有引导员需要思想高度集中,以保证快速准确地服务好观众。

  中新经纬注意到,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县城咖啡店主们也“各显神通”,要么适应县城消费者的口味研发新产品,要么搭配甜品丰富品类,或者开发新的商业变现途径。

  “每年大年初一,人们都会首先来到唐人街的百年关帝庙舞狮,这是多年未变的仪式感。”巴拿马花都同乡会会长江雄桐说,唐人街见证了先辈落地生根的历史,重振唐人街发展,弘扬中华文化是巴拿马华人的心愿。

谢景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