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展出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成果 非遗传承彰显新貌

来源: 重庆华龙网
2024-06-09 12:25:12

  中新网杭州6月7日电 (张斌)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期间,“生生不息大运河——浙江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

  此次展览围 绕中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和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全面展示杭州市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呈现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展览以“大运河文化生态场景”为基调,通过图文、实物、互动体验展示具有大运河文化精髓和代表性的非遗品牌作品、非遗设计转化商品,以及非遗旅游融合、非遗教育研学等案例成果和经验分享。

  展出期间,来自大运河畔的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连珠展示泥猫制作。

  该习俗距今有着八百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相传,把半山泥猫放在蚕房护蚕,吓唬喜欢吃蚕的老鼠以免遭鼠灾,是江浙等地蚕农的一大习惯。新时代,半山泥猫成为装饰品重获新生,因其憨态可掬的形态被不少消费者喜爱。

  “大运河文化的赓续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更源于沿岸人民世代相守的文化传统、生存智慧与艺术创造。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彰显大运河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参与策展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人员王心怡说。

  据统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浙江全省各类非遗宣传传播活动将达到283场,主要集中在6月7日至14日,最迟持续至7月7日。(完)

  <strong>我国北方雾凇分布广泛 但雾凇最多的站点竟在南方</strong>

这样做对吗

  展览展出的文物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法、绘画等多门类物质文化遗存。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首当其冲位于进门最显眼的地方。展览中3000多年前的“癸卯”卜骨,与今夕良辰隔空呼应,当时所用的天文历法与文字绵延不断,中华大地上悠久文明传承至今。

  “北玺”和“北馨”葡萄品种主要选育人为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李绍华、梁振昌、范培格等,该品种选育工作得到“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科院前瞻战略科技先导专项“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子课题等有关项目的支持。(完)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方面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改善医疗、科研、实验硬件环境,促进医疗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设服务全国的国家级精神障碍疑难重症诊疗平台与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开展全国疑难危重症的诊断、治疗与示范工作,面向全国提供精神心理服务,构建覆盖全国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网络,具备从高危人群筛查、精神疾病早期识别干预到功能康复;从少儿到老年、从常见精神障碍到特殊医学问题的全生命周期、全病种、全病程、多层次医疗服务能力。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陈溯)17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专题会商,视频连线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分析研判黄河凌汛形势,安排部署防凌工作。

夏佳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