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走进兰考:泡桐成为乡村“致富树”

来源: 舜网
2024-06-07 21:04:06

  中新网开封11月4日电(记者 左雨晴) 九曲黄河十八弯,最后一弯,在河南省兰考县。

  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经让兰考人民长期饱受水涝、风沙和盐碱之苦。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焦裕禄来到兰考,带领当地群众广植泡桐,整治“三害”,用生命在这片土地谱写出精神的赞歌。

  如今的兰考县,更在一代代兰考人接力奋斗中,追随焦裕禄精神,甩掉“穷帽子”、换上“新衣裳”,“三害”横行变成了天蓝水绿,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外出逃荒变成了家门口就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堌阳镇徐场村:泡桐树成为“致富树”

  时境变迁,泡桐蔚然成林。

  彼时,泡桐防风固沙,成为治理兰考风沙灾害的“功臣”;现在,泡桐又凭借成材快、木质疏松、声学性好、共鸣性强等特点,成为当地人民的“致富树”。

  在兰考县徐场村,当地良好的桐木资源,让徐场村发展出一条以传统手工技法生产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徐场村共有106户628人,其中95户都以生产制作民族乐器为生。”讲解员李梦晨表示,从古筝、古琴、琵琶等民族乐器,到琴弦、筝码、琴包等配套产品,徐场村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走进一处琴坊,工人师傅正认真地为半成品古琴进行水磨。李梦晨告诉记者,制作古琴的音板,需要成长15-25年的泡桐树,伐掉后存放30年再进行加工,而一张完整的古琴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这一批古琴基本上都是当年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栽种的桐树成材后做出来的。”她说。

  据了解,徐场村年产各类民族乐器10万多台(把),年产值达1.8亿元,其中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年产值就达到6000万元。“基本上每个乐器作坊都开设了线上网店,每天下午多家快递物流都会上门服务,到村内接收村民向全国各地寄发的民族乐器,村民足不出村就实现了民族乐器的生产销售。”

  惠安街道何寨村:“梨果之乡”推动“美丽经济”

  除利用桐木资源外,兰考人民还因地制宜,走出了其他乡村特色产业。

  在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造林治沙、整治“三害”时,何寨及周边村民在治沙过程中注意到何寨及周边地势低洼,经过多番尝试,发现种植梨树更为合适。自上世纪60年代起,这里开始种植梨树,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万亩梨园”。

  “2014年到2017年,我们把道路拓宽了,开始规模化种植梨树。2022年,村里建起了梨综合加工厂,群众每亩地多增收1000~2000元钱,产量提高后,每亩地达到1万元左右收益。我们的梨也由群众拉出去卖,到现在的客户到田间地头采购。”何寨村党支部书记卞启龙说。

  据介绍,何寨村在依托科技支撑提升鲜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引进梨果深加工项目,规模化生产梨膏、梨酒、梨醋、梨膏糖等,延伸梨果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何寨村还将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一户一韵”的特色布局,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依托万亩梨园,打造融“吃住行玩乐购”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发展农家乐、美食街、采摘园、风情民宿、亲子游乐、研学旅游等 产业业态,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变美丽乡村为美丽经济。(完)

世界杯已然开幕,对于男性朋友们来说,四年一度的狂欢又开始了,今年的世界对于往届来说,各方面都有着诸多不同,比如之前的世界杯都在暑期举办,而今年因疫情的原因则调整至冬季。

身披22号球衣的贝林厄姆

我认识的一个实习生,现在英国工作,花3500英镑买了阿根廷队全部7场比赛的套票,这就差不多3万元人民币了;再加上卡塔尔的住宿非常贵,最便宜也要1500元人民币/晚,所以他最终决定从小组赛最后一场开始看,因为承担不了那么多费用。

2022卡塔尔世界杯终于开始了,全世界的球迷为之狂欢,迫不及待将自己国家的队服穿在身上——现在是时候开始选择观看球赛的最佳场所了!

本以为跟小张能同学六年已经是莫大的缘分,万万没想到象牙塔里的青春还能一起度过。

背后却有一段暖心的故事

家惠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